朱熹的《春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情景?-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朱熹的《春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图片.png

  赏析

  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绾,逗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图片.png

  创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诗词名句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格物致知”,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来达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
  •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应该怎么理解?-趣历史网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应该怎么理解?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

    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应该怎么理解?-趣历史网
  • 朱熹的《春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情景?-趣历史网

      朱熹的《春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

    朱熹的《春日》描绘了一副怎么样的情景?-趣历史网
  • 朱熹的勤俭节约竟最后让自己毁于一旦?

      朱熹跟辛弃疾是好朋友。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去福建做官,顺道去看望朱熹。两人见面,朱熹提议喝两杯,辛弃疾欣然答应。酒端上来了,却没有菜,辛弃疾说:“干喝没..

    朱熹的勤俭节约竟最后让自己毁于一旦?
  • 朱熹的勤俭节约竟最后让自己名声毁于一旦?

      朱熹跟辛弃疾是好朋友。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去福建做官,顺道去看望朱熹。两人见面,朱熹提议喝两杯,辛弃疾欣然答应。酒端上来了,却没有菜,辛弃疾说:“干喝没..

    朱熹的勤俭节约竟最后让自己名声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