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封农为官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雍正死后为什么就被废除了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农官制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封建历史上,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经常颁布一些很随意的制度,不仅没有实现“利国利民”的初衷,反而还扰乱了社会秩序,闹出不少笑话。比如,雍正皇帝颁布过一条类似的制度,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他驾崩后就立刻被废除了。究竟是什么制度,又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呢?如果您也想知道,下面就让小编就来揭秘。

image.png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九子夺嫡”中成功上位,虽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微言,但是这些都无法否定雍正是一位勤勉的帝王。雍正皇帝在位13年,日夜忙于政事,现在保存下来的亲笔朱批多达360多卷,因此他也自诩为“以勤先天下”。值得肯定的是,雍正皇帝虽然继承了他老爹康熙打下的盛世,但他也依然颁布了不少有利的改革措施,比如整饬吏治,发展民生,都进一步稳固的大清盛世的繁荣局面,还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雍正颁布的措施中,也有一些看起来很搞笑,比如“封农为官”制度就是典型。

image.png

  要说“封农为官”,就不得不先给您说说雍正皇帝的想法。当时,大清国外无战事,内无叛乱,百姓也安居乐业,因此整个国家都一片祥和,不过这样的局面虽然很好,但是国家整体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无法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雍正皇帝似乎发现了大展手脚之处,于是就经常和大臣们讨论如何提高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雍正皇帝左思右想,他认为广大农民都和他一样勤劳,可是农民却又大都不认识字无法做官从政,但他们内心却又大都想过把官瘾,应因此雍正皇帝一拍脑袋就颁布了“封农为官”。

image.png

  “封农为官”其实就是雍正皇帝对勤劳农民的一种认可和赞赏,他下令全国各个州县每年推选出一位当地最勤劳,最俭朴,种地技术最好,并且没有犯过重大过错的农民,御赐他们一顶花翎,封为八品官员。从古至今,还没哪个皇帝给天下农民封官的,而雍正就是第一个,但可惜的是“封农为官”并未实现最初的目的。

image.png

  雍正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底下的官员在执行的时候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所谓“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陆川县志》记载,当地有位富农叫做覃伯绶,他和县太爷是联姻关系,于是通过层层关系,再加上重金打点,最后被评为了当地的“农官”,不仅得到了一顶八品花翎,而且每年还能领取俸禄。由此可见,真正符合“封农为官”要求的农民没有评上“农官”,反而让当地一些富农钻了空子,而当地百姓也都敢怒不敢言。

image.png

  不过也并非都是富农得利,有些地方确实也有农民被封为“农官”,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江苏有位叫王元生的农民,家里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在当地也有不错的口碑,但自从他被封为“农官”之后就完全变了。一开始,王元生劳作的时候都整天带着花翎,即便是碍事也不摘下来,还逢人就大肆炫耀。后来,他竟然不种地了,整天带着花翎去看别人种地,并且指指点点的,完全一副领导视察的模样。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其他人都丰收时王元生的农田长满了杂草,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安徽有个农民更“厉害”。

image.png

  安徽有位农民叫张友喜,他当上“农官”之后竟然在家里私设公堂,宣称可以和当地的县太爷平起平坐,另外他还找了其他的农民在自家公堂里当差,甚至他还要让朝廷的九品官员对他俯首称臣。一段之间时候,张友喜便逐渐沦为了当地人的笑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一些农民当上“农官”后心态就扭曲了,丧失了原来勤劳朴素的作风,影响了当地的秩序,所以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立刻就废除了“封农为官”制度。

  从客观角度来看,雍正皇帝颁布的好的措施当然值得肯定,但是一些错误的措施却是反面教材,并对后世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