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面一个朝代受宠的大臣,到了后面一个朝代,可能并不被皇帝待见。

  因为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治国理念,李卫就是这个不被新朝皇帝乾隆帝待见的大臣。

  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却不待见他呢?

image.png

  卑微地出身

  在科举时代,能考中进士的人,放到现在最低也是清北学子。

  可在古代,如果你不能成为进士,那意味着你基本就丧失了做高官的资格,即便是进士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三鼎甲是最出色的,然后是二甲进士,再是三甲同进士。

  三甲同进士一般都拿不到什么好职位。可李卫,他连进士都不是,李卫的官职是靠捐官得来的。

  李卫得到的第一个官职是兵部员外郎,因为李卫的家人都是商人,所以他们在给李卫铺路的时候,也很是大方,李卫这才顺利弄到了这个职位。李卫的商人背景,也为他后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image.png

  李卫在康熙年间的升官还算是中规中矩,只升了一级。李卫真正得到重用,升官如火箭是在雍正朝。可是在康熙朝的时候,李卫就干了一件大事。

  李卫根除了“盈余”。什么是盈余呢?说白了,就是那些不能明说的灰色收入。这些收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不能被大面积知道。

  当时约定的抽成比例是百分之一。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于是,在下一次来收银子的时候,李卫直接在出库银两上写上“这是给亲王的回扣”。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亲王只能偃旗息鼓。就是这件事让雍正注意到了李卫。

  坐火箭的李卫

  雍正继位以后,李卫立刻高升。后来更是做到了云南省省长的位置。考虑到李卫的商人背景。雍正直接把食盐的事情也交给了李卫。

  李卫后来升任浙江总督,把巡抚也一起兼任了。这可谓是无上荣宠了。

  李卫就这样在雍正朝成了雍正的宠臣。可等到乾隆继位以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image.png

  李卫的失宠

  乾隆皇帝和他的父亲有很多不同。雍正时期的很多宠臣,鄂尔泰,张廷玉等等都在乾隆朝都受到冷落。

  乾隆皇帝在用人方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乾隆皇帝喜欢“一考定终身”对于没有进士出身的人,他都不喜欢。乾隆皇帝喜欢那些论资排辈,慢慢熬上来的人。

  除了乾隆皇帝和雍正皇帝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以外,李卫本身也是有缺点的,由于李卫不是正经科班出身,家族也是商人,不是世家大族。

  所以李卫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难免带上了一点江湖气息。这一点,连雍正也不满意,经常会批评李卫。李卫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有时会不知轻重,得罪了很多人,连雍正的权威也敢挑战。

  有一次,雍正给了李卫一块类似金牌的东西,结果李卫居然随意把金牌拿出来展示,雍正很不高兴,给你金牌是让你在紧要关头用的,不是随便拿出来炫耀的。

  李卫当时并没把雍正的话放在心上。可在乾隆看来,这种做法就是藐视君威,乾隆觉得李卫之所以能登临高位,完全是因为雍正宠他,要不然,以他的资历,当一个小官都不够格。

  在乾隆看来,科举出身,慢慢熬资历,才是正道。那些被雍正破格提拔的人,通通都没有可取之处。

  乾隆对君王威严非常看重。在他眼里,尊不尊敬他这个君王比能不能干好事情要重得多。

image.png

  雍正的很多大臣,在乾隆朝评价都不高,鄂尔泰的长子在乾隆朝受到了很严重的处罚,张廷玉因为天天在乾隆跟前提配享太庙的事,遭到了乾隆的侮辱,差点连雍正亲自准许的“死后配享太庙”这个待遇都没有保住。

  李卫也是如此,和他同级别的官员相比,他的退休待遇要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甚至连贤良祠都没能进去。

  上有所好,下必甚也,乾隆皇帝对待雍正王朝重臣的态度,也被他的大臣所知。很多大臣选择投其所好,对雍正时期的大臣踩上一脚,让乾隆皇帝高兴。

  平心而论,雍正皇帝提拔的这一批大臣,是有自身的缺点的,大部分缺点在性格方面,比如李卫的江湖气,田文镜的刻薄,鄂尔泰的刚愎自用。

image.png

  可人哪能没有缺点呢?这三个人对于雍正帮助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李卫和田文镜的出身都不高,你要他们去学习大家族的优雅,他们也学不来。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是后天的努力和处境的改变就能完全抵消的。要不然,现在怎么会还有“暴发户”这个说法呢?就是因为有的人即便得到了财富也没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乾隆对于李卫和田文镜的要求太高了。对他们的评价也有失公允。在现代社会,高考只是一块敲门砖,企业真正看重的,还是处理事务的能力。

  可在乾隆看来,似乎考试成绩就是一切。古代的科举考试,足够公平,可考试的内容太过僵化。考试选拔出来的人,不一定是真正能办事的人。

  理论和实际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对于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应届毕业生。在某些特殊的行业,名校毕业的招牌远远不如几年的工作经验管用。

  可乾隆皇帝不管这一点,只要你没通过科举考试,那么你就是被淘汰的人,偏偏古代的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太多太多的人一辈子被困在科举考试的牢笼里。无论考了多少次都没能够最终出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首诗,大概就是对乾隆朝最为贴切的评价。

  雍正皇帝由于经历过残酷的九子夺嫡,在康熙朝可能也并不是非常受宠,所以他对于出身这一块看得并不是很重。

image.png

  可乾隆不同,他自然不是嫡皇子,却非常看重嫡庶,在选拔人才方面也是如此,这导致了非常多的人才,因为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而无法进入乾隆的视线当中。

  曹操在提到自己的用人策略的时候,曾经说过“唯才是举”。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也曾经说过:“无论是什么出身的人,只要能办事,那就是有用的人。”

  可惜乾隆没有这个意识。在乾隆朝,要想成为高官首先要通过科举考试,并且要尽可能地取得很好的名次,然后要在一个地方开始熬资历,等资历够了以后就可以外放,外放结束以后再根据你施政的情况来按部就班地升迁。这样的选拔方式让越级晋升变得几乎不可能。

  李卫是幸运的,遇到了雍正皇帝,如果是其他皇帝可能不会给他这个机会,而他也只能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困死。

image.png

  李卫和雍正帝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正是因为雍正不看重出身,才有了对李卫的破格提拔,正是因为李卫被破格提拔,才给雍正带去了许多处理官场事务的新思路。

  乾隆在很多地方都和雍正不同,比如用人理念方面,再比如雍正提倡节俭,乾隆追求享乐,大清王朝在乾隆的带领下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