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到底有没有想过让朱高煦当太子呢?-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1402年,被南军击败的朱棣,给赶来支援的次子朱高煦开了一张史上最大空头支票:“努力,世子身体不好!”当时,朱棣已经回绝了朱允炆的求和请求,并将大军陈兵于浦子口,准备从这里渡江后攻击南京城,对朱允炆发起最后的总攻。

  然而,让朱棣没想到的是,一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手下将士,在这一次攻击中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不但没有实现速战速决的设想,反而被盛庸指挥的南军给击败了。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次败仗着实让朱棣措手不及,他没想到胜利已在眼前,却遭遇了盛庸如此顽强地抵抗。

  更要命的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朱棣大军来势汹汹,可由于几年来长途奔波、征战不断,将士们早已身心疲惫,朱棣大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程度。这次败仗之后,很多将士都不想再打了,甚至有将士进言,希望撤军休整,待大军恢复战力之后,再跟随朱棣挥师南下。

  其实,此时的朱棣也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之中,虽然胜利近在咫尺,可他也知道手下的将士,已经到了极限,如果继续进攻,万一僵持起来,那整个大军都有可能会崩溃瓦解。

image.png

  可如果退,又谈何容易,自己虽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但任谁都知道自己是在造反,如果给了朱允炆喘息之机,那自己接下来恐怕没有一丝胜算。

  就在朱棣左右为难之时,朱高煦率军赶来支援朱棣,这可把朱棣高兴坏了,望着朱高煦带来的虎狼之师,朱棣不禁脱口而出:“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奋勇再战!”

  可以说,朱棣此时说的绝对是心里话,他确实没有精力再战了,然而说出这句话后,朱棣就后悔了,生性多疑的朱棣,绝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亮明底牌,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亲儿子。然而,朱棣此时确实需要朱高煦奋勇向前,可怎么让朱高煦心甘情愿地打头阵呢?朱棣沉思片刻就有了主意,他拍了拍朱高煦的后背动情地说:“努力,世子身体不好!”

  世子就是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朱高炽虽然是嫡长子,但他长得非常胖,胖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走路的时候,得有两个人搀扶,否则走两步就气喘吁吁的,根本没法长时间自主行走。而且,朱高炽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他是一个瘸子,据说出生后就瘸了,后人猜测是得了小儿麻痹症。

image.png

  所以,朱高炽这样的人,根本没法舞弄刀枪棍棒,他平日里也只是读一些诗书,整体表现资质平平,为人非常忠厚老实。但尽管如此,朱高炽也是嫡长子,而且在这一次朱棣起兵造反时,虽然没有带朱高炽出征,但朱高炽奉命留守北平时,却创造了以一万将士抵挡住南军李景隆五十万将士合围的壮举。

  正是因为朱高炽守住了北平城,才稳定住了朱棣的大后方,可以说朱高炽的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朱高炽性情温和,善于抚慰将士,深得人心。对比来看,朱高煦虽然高大威猛、英俊潇洒,又擅长指挥军事作战,可他只是朱棣的嫡次子,从古代礼法来讲,他无论如何也是争不过朱高炽的。但朱高煦其人极具野心,他知道如果父亲朱棣打赢了这场战争,那就会问鼎天下,登基为帝,而他和哥哥朱高炽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个太子。其实,在朱高煦的内心中,一直瞧不起自己这个哥哥,他认为哥哥肥头大耳的,还是个瘸子,根本就是一个废人,没有资格与自己争。但精明的朱高煦也知道,一个“嫡长子继承制”就把他拦得死死的,除非朱棣力挺他,否则只要哥哥朱高炽不死,他就很难越过哥哥成为太子。

  不过,现如今朱棣颇有深意的这句“世子身体不好”,对于朱高煦来讲,无疑就是朱棣的表态,相当于传位指令,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好好表现,就一定会成为太子。因此,听了朱棣这句话后,朱高煦热血沸腾,他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全力以赴攻打盛庸,在朱高煦看来,此时已经不是为父亲打仗了,一切都是在为自己打天下。

  还别说,在朱高煦的拼命攻打下,盛庸真的没顶住,朱棣大军很快就成功渡过长江,来到了南京城下,朱棣也顺利地登基为帝了。可朱棣成为皇帝后,并没有兑现当初的诺言,他仿佛把曾经说过的话忘记了一样,对此闭口不提,朱高煦虽然非常着急,但也不敢直接去问。

  直到此时,朱高煦才意识到自己的父亲比谁都厚黑,而且当初说的那句话,虽然表面上看,是要把太子之位传给他,但如果细品的话,这里面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朱棣当时虽然说,世子身体不好,让朱高煦努力,但并没有明确说要传位给他,其实一切都是暗示,换句话说,都是你朱高煦自己想象的,你非要那么理解,为父也没有办法。

  碰上这么会耍无赖的父亲,朱高煦也是没有办法了,不过朱棣虽然不再提当初那句话,但朱棣也没有立即将嫡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也就是说,朱高煦同样有机会,只不过这次要重新竞争了。1404年,也是永乐二年,这时候已经稳固皇位的朱棣,终于把立太子提上了日程,其实直到此时,朱高煦依旧认为自己的机会非常大,而且朱棣似乎也更钟情于他。

  当时,几乎所有武将都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原因很简单,朱高煦是他们的好战友,战友将来上台后,自然能捞到实惠。不过,与此相反的,几乎所有文臣都支持立朱高炽为太子,原因也很简单,朱高炽文化底蕴非常高,懂读书人、更懂文臣,和文臣的关系也好,这样的人上台后,文臣自然能获得重视。

  其实,自古以来就一直有一个鄙视链,虽然武将一直认为没有自己就打不下江山,更守不住江山,天天牛哄哄的,可文臣却把这些武将当作莽夫,认为他们根本不会治国。这时候,武将就对朱棣说,朱高煦擅长征战,特别是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太子。

  文臣一听不乐意了,你们要非得说“靖难之役”,那朱高炽还在这期间组织了“北平保卫战”呢!没有朱高炽的坚守,你们连大后方都没了,拿什么继续打仗?而且,文臣还提到一句让所有人都无法反驳的话,文臣说从历史的经验看来,如果不立嫡长子,国家很容易产生大乱。

  就这样,文臣和武将僵持起来,朱棣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于是他就私下里把几个重臣逐一找过来征求意见。不过,他们去了之后,大多还是之前那套说辞,没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这也把朱棣搞得是心烦意乱。这时候,内阁首辅解缙的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话说当时朱棣私下召解缙入宫后,开门见山地问解缙,应该立谁为太子。

  解缙立马说,应该立嫡长子朱高炽为太子,然后就又重复了一遍之前那套说辞,朱棣听后沉默不语,因为他此时已经有点中意朱高煦了。一来他之前在战场上许过诺,二来朱高炽确实身体不好。其实,当年战场上,朱棣对朱高煦说的话,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发自肺腑的真话。但这时候,解缙却用三个字改变了朱棣的想法,解缙说:“好圣孙!”听了解缙的话后,朱棣眼前一亮,与解缙相视一笑后,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

  所谓“好圣孙”,指的就是朱高炽的嫡长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据说在朱瞻基出生后,朱棣见到这个孙子第一眼时,就觉得朱瞻基脸上一团英气,非常像自己,为此他高兴地说:“此乃大明王朝之福也!”

  可以说,朱棣当时非常喜欢这个孙子,因此解缙提到“好圣孙”后,朱棣立即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因为只有立朱高炽为太子,自己心中的“好圣孙”才有接班的机会。

  很快,朱棣就让解缙撰写立储诏书,昭告天下,立朱高炽为太子,而在“靖难之役”中的大功臣朱高煦则被封为汉王。至于,后来朱高煦不服太子朱高炽,然后各种作死,最终被朱棣的“好圣孙”朱瞻基所杀,就是后话了,与我们今天的问题无关,在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以后有机会单独说。

  综上所述,朱棣选择让腿脚不便的儿子朱高炽继位,一来这个儿子宅心仁厚,能成为明君;二来有“好圣孙”朱瞻基神助攻,影响了朱棣做决定。其实,总体来看,朱棣在“靖难之役”的关键时刻,对朱高煦说的那句“世子身体不好”,其实就是给朱高煦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为的就是让朱高煦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帮他打赢盛庸。

  至于,打赢之后是否兑现这张支票,那就要看朱棣的意思了,我们不知道,朱高煦后来有没有找过朱棣,要求兑现这张支票。不过,就算朱高煦去找朱棣,朱棣也有话说:“没错,我当年说过这句话,可没说要立你为太子啊!那都是你自己想象的。”

  看到这里,大家有可能会说,朱棣真是厚脸皮,那么明显的暗示,过后都不承认了。不过,大家细想一下,在工作中,我们遇没遇到过这样的领导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