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前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经历?朱棣为何选他作为负责人?-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那么,明成祖朱棣为什么选择郑和作为下西洋这一大型外交活动的首席负责人呢?

  郑和下西洋之前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经历呢?

  这事应该从郑和的先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说起。

  咱们先说说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这个名字,此名来自阿拉伯语的音译,“赛典赤”是对贵族的称呼, “赡思丁”是姓,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尔”是名,意为长寿。

image.png

  从名字来看,郑和的先祖应该是来自阿拉伯地区的 贵族,事实也的确如此。乌马尔不但是贵族,而且不是一般的贵族,他是传说中的“圣裔”,也就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代子孙。

  乌马尔来到中国后,凭借自己的突出能力和贵族身份在蒙古国(后改称元)的军 队中担任了重要职位。

  1253年,蒙古军队攻占了位于今云南地区的大理国,征服了当地各民族,并于1276 年设置了云南行省,而被任命统治云南的就是能征惯战、 屡立战功的乌马尔。

  乌马尔不仅能在马上帮助蒙古人打天下,而且有着出众的政治才能,在他的治理下,云南政通人和,百姓安乐,他也得到了云南人民的拥护和中央政府的嘉许, 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咸阳王”。

image.png

  郑和的曾祖父仍然延续着“圣裔”的称号和姓氏, 他的祖父则因为某些原因随了母姓,改姓马。

  郑和的父亲名叫马哈支,生有二子四女,长子文铭,次子三保, 也就是后来的郑和。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回教徒,都有不远万里到麦加朝圣的经历,父亲和祖父言谈中对海外风情的描述让年少的马三保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无意中为 他将来的远洋航行埋下了伏笔。

  公元1381年冬天,郑和十岁时,天大的灾难降临到了少年马三保的身上。

  这一年,明朝军队攻进了元朝贵族据守的云南,打到了郑和的家乡昆阳州(今云南晋宁)。

  小马三保在战乱中和家人离散,不幸被掳进了,更为不幸的是, 他在那儿惨遭阉割,成了太监。

  几年后,马三保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朱棣非常喜欢这个少年,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了侍卫。

image.png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数不清的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郑村店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冒死冲锋,给朱棣 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朱棣在南京称帝后,为了表彰马三保在郑村店(在 今北京大兴境内)的英勇表现,御书斗大一个“郑”字 赐之为姓,并给他改名为“和”,随后封他为内宫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从这时起,马三保成了我们熟悉的郑和。

  郑和不仅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而且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

  永乐二年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日本,郑和统率楼船 水师十万多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抵达东瀛,并向日本执政者源道义传达了明成祖的旨意,“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日本统治者自知理亏,立即下令逮捕倭寇首领,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并与中国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

  在此之前,他还曾经成功出使过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国。从事外交活动的经历和经验为他日后的下西洋之壮举写下了漂亮的引子。

image.png

  其实,明成祖早就把郑和视为下西洋“首席执行官”的第一人选了,因为他在任命郑和为内宫监太监时, 给他安排的职责中就有监造船舶这一项。

  在内宫监太监的任期内,郑和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造船经验,而且按照明成祖的意图在大明海域进行了两次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 为将来的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

  公元1405年夏天,一直雄心勃勃、渴望名震四海的明成祖派遣“钦差总兵太监”郑和率领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从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扬帆出海,迎风远航,驶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西洋海域及沿岸各国。

  郑和凭借着自己高卓的军事才能和外交才能、深厚 的地理知识和宗教知识,一次又一次地胜利完成了出使 使命,在中国航海史和世界航海史上都写下了辉煌壮丽 的伟大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