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都要选择在午时三刻 古人换个时间不行吗-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古代行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古代都在“午时三刻”行刑,换个时间不行吗?

  263年,既曹魏景元四年,名士嵇康被押往洛阳东市。

  在行刑前,嵇康请求最后抚琴一曲。面对三千太学生“刀下留人”的呐喊,行刑官答应了嵇康。

  嵇康在演奏前,告诉众人,此曲是游洛西华阳亭时,习于一位世外高人,因高人嘱托,故未得传于人。今以此《广陵散》绝响,与大家作别。

  一曲天籁终了,午时三刻已到。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嵇康的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九岁。

  在很多描写古代的影视作品以及古典小说里,我们都能看到“午时三刻秋后问斩”这样的描述。那为什么古代处决犯人一定要在“午时三刻”呢?如果换个时间行不行呢?

  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人,最为讲究天人合一。人们所有的行动,都要对应天时。比如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就是依据不同的时节,而指导人们祭祀、耕作、生活。

  无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还是婚丧嫁娶的事宜,都要依据天时而行。“女子伤春,男子悲秋”,也在说明,不止外部的一切都在依据而时而动,人们的内心世界也在受天时变化的影响。

  对于四季而言,养生:春生发、夏成长、秋肃杀、冬收藏。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这样说,“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秋天之肃杀之气,可见一斑。所以,斩杀犯人,也选择了秋季。

image.png

  午时是阳气鼎盛时

  又为什么是午时呢?古人善辨阴阳。可能我们现代人对此并不太了解。首先,古人认为,人生为“阳”,人亡为“阴”。而“阴”最畏惧的就是阳气。而午时,也就是中午时分,是阳气最盛之时。

  其实,我们常说的“邪不胜正”,也有此意。

  当人做了坏事,就会产生阴气,阴气重了,自然会生病。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那么,古人是如何划分这一天的时间的呢?

  古人对一天计量

  其实,古人在定时制时,并不是一步到位,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后,才制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时间计量法。

  最初,古人使用的是漏刻计时法。最早,人们将漏壶之中插入一根箭,箭上标有刻度。这就是一个计量刻度的仪器。箭的下面,由一只小舟托着,浮于水上。

  当水慢慢地流出壶外时,因为壶里的水位变低了,箭就会随之下沉,人们就可以看到不同时间上,箭上的不同的刻度。

  而在古人学会平均之后,就将一昼夜,平均分为一百刻,这就是百刻制。

  《尚书正义》当中说:“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

  而这,需依据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节点不同,计算不同刻数。

image.png

  古人优化了计时法

  后来,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等份。所以,古代一个时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人又分别以十二地支为其命名。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至凌晨三点为丑时,以此类推。

  午时,就是十一点至中午一点。后来改用一天九十六刻,一刻正好是十五分钟。

  依据尊卑而定的十时制

  而在先泰时,一天也不是被分为十二等分,而是十等分。也就是“一日十时制”分别依尊卑等级的不同,而定为:“日中当王,食时当公,平旦为卿,鸡鸣为士,夜半为皂,人定为舆,黄昏为隶,日入为僚,晡时为仆,日昳为台。隅中、日出,阙不在第,尊王、公,旷其位。”

  到了秦汉还使用过“一日十六时制”。所以,将一天十二等分,也并不是一蹴而就。

image.png

  为什么在阳气最盛时处决犯人?

  午时三刻,是古人推算出的阳气最盛的时刻。为什么要在阳气最盛时,处决犯人呢?

  其实,如果说,行刑是消灭了犯人的物质形体。而午时三刻问斩,就意味着消灭他的无形的生命。

  什么意思呢?古人相信人死之后,还会再转世轮回。可是,在午时阳气正盛之时,阴气很容易就消散了。所以,此时问斩,犯人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

  更多的方面,可能是考虑到,问斩之人多为穷凶极恶之人,怕这些人死后变为厉鬼,危害人间。所以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时间。

  也有的书上说:因为正午时分,人们往往昏昏欲睡。所以在这个时刻行刑,犯人的痛苦最小。

  这也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善意的猜测。其实,古人最讲“善恶终有报”。根本不会对一个穷凶极恶之徒,如此厚待。

  邪不压正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当然,万事都有例外。如果这个被处决之人,是无辜的,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

  死后的灵魂,只会升往更高的维度。而那些在世间做恶之人也会背负杀业,如果恶业太重,其在阴间所受处罚,往往是他做恶的十倍。窦娥因为受冤屈,致使“六月飞雪”。就是昭示善恶终有报的古老的道德理念。

  三刻其实有大讲究

  那为什么是午时三刻,而不是二刻呢?古人最讲阴阳的变化,正所谓此消彼长。当阳气最鼎盛之时,下一刻,也就是阴气升起之时。

image.png

  其实,通过观察影子,也可以了解。正午时分,在太阳底下,我们是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的。而一旦过了正午时分,就会有影子出现。

  所以,要在阳转阴之前,完成行刑。午时三刻,也就是11:45分,差15分到12点。

  12点钟一到,便会有阴气升起,所以,不能等到12点。要在这之前完成。所以,“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并不是随便选择的,是古人在对天时长期的摸索后,做出的判断。

  而这么重的惩罚,也不是针对所有被判决死刑的犯人的。只有极重的罪犯,才会被安排在这个时刻行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