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之战刘璋为何会败?他为何没有听取郑度的计策?-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刘璋,字季玉,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已经进入西川的刘备,正式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一直向成都逼近,诸葛亮、张飞和赵云亦入蜀助战,但刘备军队在雒城时受阻一年,直至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才向刘备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益州牧刘璋并非没有胜算。其中,一位手下就向刘璋献出了一个计策,在得知这一计策后,刘备非常慌张。换而言之,如果刘璋听从此人的建议,益州不会丢掉,甚至刘备都会因此有来无回,也即被刘璋消灭。

  一

image.png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向益州牧刘璋献出计策之人,名为郑度,字不详,广汉郡人。是一名筹画士,还是一名忠贞不二的忠臣,仕刘璋官至州从事。刘璋投降后,郑度隐世不仕,终于家。建安十八年(213年),益州从事郑度听到刘备起兵的消息后,向益州牧刘璋提出了对应之策。在益州从事郑度看来,虽然刘备在前期攻城略地,也即攻占了益州的不少城池,但是,因为刘备的士兵不是太多(最多只有3万人),而且攻占的城池,也没有实现稳固的占据,毕竟益州上下对于刘备的发展趋势,还是心存疑虑的。

  二

  在此基础上,益州从事郑度提出了“坚壁清野”的建议。坚壁清野是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坚壁:坚固壁垒;清野:清除郊野。 坚壁清野是指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具体到刘备和刘璋的益州之战中,益州从事郑度认为可以“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等到刘备大军缺少粮食供给,从而从益州退军的时候,再派遣大军趁势追击,这样甚至可以一举俘获刘备。

  三

  值得注意的是,刘备在听到益州从事郑度的计策后,赶到非常愤怒和惊恐,不管是愤怒多一点,还是惊恐多一点,都表明郑度的计策直接戳到了刘备的软肋。对此,刘备赶紧向手下的谋士法正询问该如何应对。对此,非常了解刘璋性格特点的法正,表示“刘璋最终不会听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果然,如同法正这位谋士所预料的益阳,益州牧刘璋没有采用郑度的计策。对于郑度“坚壁清野”的建议,刘璋认为这样会影响到益州的百姓,也即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所以拒绝采用。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刘璋优柔寡断地体现,也是其丢掉益州的原因之一。

image.png

  四

  最后,益州牧刘璋不仅没有采用郑度的计策,反而罢免了郑度的官职。建安十九年(214年),雒城被围近一年才被攻克,刘备乃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共围成都。不久之后,名扬天下的武将马超选择投靠刘备,并且率领大军来到成都,刘备命他率军屯城北,一时城中震怖。刘备于是派简雍劝降了刘璋,遂领益州牧。在刘璋投降之后,郑度隐世不仕,最终病逝。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汉末三国时期,郑度还是一名忠贞不二的忠臣,与张任一样“忠臣不仕二主”,所以终其世不效命于刘备。总的来说,在益州之战中,如果刘璋听从此人的建议,益州不会丢掉,甚至刘备都会因此有来无回,也即被刘璋消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