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最著名的外交家,蔺相如死后40万人为他送葬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蔺相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赵国,我们对其印象称不上深刻,仅能靠《史记》中的几个故事来回忆,但是,对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等人却比较熟悉。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多少英雄豪杰被岁月淹没了呢?可是,蔺相如却始终如故,在历史里煜煜生辉,受尽了人们的敬仰。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了疑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来此一游。他们来到蔺相如的墓前,是想要探寻什么吗?

  越过时空隔阂,翻过历史,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些回应。你听,清朝的岳阳知县说:“我之所以仰慕蔺相如,是因为青萍之末,高中红榜,步入官场的际遇。”进士赵董说:“我听闻蔺相如既有智谋又有勇气,十分羡慕他名垂青史,扬芳百世的名声。”文学大师冯梦龙说:“我之所以仰慕蔺相如,是因为他‘完璧归赵’的伟大举动和主动引车避让的大度。”

  那么,说到“完璧归赵”,这和氏璧到底有多贵重?

  其实,蔺相如之所以那样做,主要是怕秦王欺负赵国,故意骗取和氏璧。因此,他才站出来捍卫国家,以示赵国力量之强。如此心怀国家之人,舍他其谁?而司马迁则以历史的眼光来看待蔺相如,他说:“明知那样做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是,蔺相如还是一往直前。在借出和氏璧以后,蔺相如引璧睨柱,咤叱秦臣,威风凛凛。大度承让廉颇,以国为重,这份气度,实在难得!”

  因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虽然是廉颇、蔺相如、赵奢、赵括和李牧的合传,但是,司马迁却唯独称赞了蔺相如一人,而未曾提及其余四人的丰功伟绩。因为,他认为:“无论是多么显赫的战功,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但是,唯独蔺相如这种心怀国家,以国为先的精神,却最值得后人传颂。”所以,蔺相如才能被人们传颂了千百年。

  然而,不止是后人,就连当时的赵国人也十分拥护蔺相如。当时,秦国和赵国僵持于长平附近,赵王误中了秦国之计,想用赵括代替廉颇作战。此时,病入膏肓的蔺相如得知此事后,立刻不顾自己的病情入宫劝阻赵王,他对赵王说道:“听说大王想派赵括上战场,我认为此举有所不妥。赵括平日里只读过兵书,并没有任何的实操经历,大王还是三思为好。”

image.png

  但是,昏庸的赵王根本不听蔺相如的劝告,一意孤行地任命赵括为三军主帅。无奈之下,蔺相如便主动请命随军协助赵括,以抵御秦军。就这样,四十万的赵军多了一辆马车,里面躺着奄奄一息的蔺相如。

  当队伍行进到北平附近的时候,蔺相如已经命在旦夕。此时,蔺相如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唤来赵括,嘱咐他:“虽然,秦国的将领王龅在军事上的才能并不是很杰出,但是,却能几次三番地打败廉颇,可见秦军力量之强。因此,我们不能跟秦军硬碰硬。若想取胜,就要坚守阵地,不能贸然出击。”

  说完后,他向身边人安排了自己的身后事:“我本来就是长平人,待我死后,就把我埋于此地,算是落叶归根。”话落,蔺相如就西归了。一时之间,赵军失去了智囊,赵国失去了支柱,四十万大军放声痛哭,泪如雨下。虽然,赵括打仗不怎么行,但稳定军心的手段他还是有的,不然的话,怎么会在后来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死守了两个多月。

  之后,他立刻下令:“全军每人手捧一方黄土埋葬蔺相如。”不久,蔺相如去世的消息传开来,家乡的人得知后,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

  于是,四十万将士每人手捧黄土,形成了送葬队伍,哽咽着埋葬蔺相如。

image.png

  赵括双眼发红,眼泪不断流出,走在队伍最前方。

  当走到坟前时,他率先跪下,把自己手中的黄土洒在了蔺相如坟上,以作敬仰。接下来,将士们和村民依次跪拜和洒黄土。葬礼一连进行了好几天,最后,人们洒的黄土竟然堆成了一个小山丘。此外,每个人都是双手紧紧地捧着黄土,泪洒其上。所以,黄土变得很硬,使得坟墓看上去像是用石头砌成一样。

  其实,虽然蔺相如的墓碑并没有太多赞语,但黄土却是最好的墓文。死后的蔺相如仍能受到人们的爱戴,能受到如此黄土的追随,那他必将如黄土一般,永世不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