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皇帝冕服详解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冕服(衮冕)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亲王、世子、郡王的礼服和祭服,其中皇帝冕服的等级最高,用于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及登极、正旦、冬至、圣节、册拜等重大礼仪场合。明代皇帝冕服制定于洪武元年,在洪武十六年、二十四年(按《明实录》记载)、永乐三年又数次修订。嘉靖八年,明世宗对皇帝冕服做了较大修改,形成明代冕服的最终款式。本文仅以使用时间最长、较有代表性的永乐三年所定冕服为例进行说明。

  冕

  又称平天冠,由綖(yán)板、旒(liú)、冠武、玉簪等组成。綖板用桐木制作,前圆(略呈弧形)后方,覆绮于外,上(表)为玄色,下(里)为红色。长合周尺二尺四寸(约55.4厘米),宽一尺二寸(约27.7厘米),前后各垂十二旒。旒以五彩丝线为缫(zǎo,同藻),每旒穿有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十二颗,缫上有结(称为“就”)使玉珠之间相隔一定距离。綖板下为长条形玉衡,用以承托綖板并固定在冠武上。玉衡两端垂充耳一对,充耳用玄紞(dǎn,丝线)系黈纩(tǒukuàng,明代指黄色玉珠)和白玉瑱(tiàn,玉珠)各一颗。冠武是冠的主体部分,圆筒形,用竹丝编成胎,再冒以皁(zào,黑色)纱。冠武上饰长方形金池一对(前后各一)、葵花形金簪纽一对、缨纽二对及金条(条状金饰)若干。朱缨从冠武两侧缨纽处向外穿出,系结并虚悬于颔下。玉簪自右向左插在冠武的金簪纽内,簪首呈正方形。另有朱纮(hóng)一根,一端系在冠武左侧玉簪(簪脚)上,再从颔下绕至冠武右侧,仍系于玉簪(簪首)上,余端下垂。

  冕(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玄衣

  皇帝冕服上衣用玄色,故称玄衣,交领、大袖,领、袖、衣襟等处施本色缘边。明代冕服继承了传统的十二章纹饰,玄衣上织日、月、龙、星辰、山、火、华虫、宗彝(yí)八章。日月皆圆形,日纹红色,在左肩,月纹白色,在右肩。龙在两臂,均为升龙。星辰在背,用五颗小圆星,五色。山在星辰之下,为并列的五座山峰。火、华虫、宗彝在两袖,每种纹样各用三个,竖行排列。火为红色火焰,在上;华虫形似锦鸡,五彩羽,红腹,居中;宗彝在下。宗彝是敞口杯形祭器,用一对,上饰虎、蜼(wěi,长尾猴),虎尾较短,蜼尾较长,左袖宗彝饰虎纹,右袖宗彝饰蜼纹。

  纁裳(xūncháng)

  冕服下裳用纁色,故称纁裳,分为前后两片,前片三幅,后片四幅,共裳腰。因裳幅均为正幅(长方形),需要在每幅上折叠出褶子(称为“襞积”),使裳腰与人体腰围相适。裳前后片的两侧及底边施本色缘边,侧边之缘称为綼(bì),底边之缘称为裼(xī,同緆)。纁裳上织藻、粉米、黼(fǔ)、黻(fú)四章,各用一对,排成两行,列于裳前片左右。藻为盘绕的绿色水草;粉米为白色米粒,排列成圆形;黼为斧形,青色或黑色,白刃,有柄;黻为两“弓”相背组成的图案。

玄衣(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纁裳(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中单、蔽膝(bìxī)、大带

  冕服中单用素纱制作,交领,大袖,领、袖、衣襟均施青色缘边,领部织黻纹十三个。蔽膝为纁色,上宽一尺,下宽二尺,长三尺,本色缘,缘的接缝中饰有五彩绦(称为“紃xún”)。蔽膝上织藻、粉米、黼、黻四章,各用一对,分两行排列,另缀一对玉钩,用以悬挂。大带由束腰部分和垂带部分组成,束腰部分以纽襻扣纽系,并缀有假结及耳。大带朝外一面为白色,朝内一面为红色,腰和垂都有缘边,也称为綼,腰及结、耳之綼为红色,垂之綼为绿色。在大带结、耳处系有长丝带,称纽约,用素色。值得注意的是,永乐三年所定冕服制度中,取消了革带,直到嘉靖时期才重新使用。

中单(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蔽膝、大带(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玉佩、小绶(shòu)、大绶

  玉佩又称“(玉)玎珰”,为两组,每组有:珩(héng)一件,顶部有一孔系金钩一个,底部有五孔系玉珠五串;瑀(yǔ)一件,在珩之下,上下各三孔,与中间三串玉珠相连;琚(jū)一对,在瑀左右,瑑(zhuàn,雕刻)云纹并描金,与两侧玉珠串相连;玉花一件,在瑀之下,与中间三串玉珠相连;玉滴一对,形似水滴,系于玉花底部左右两串玉珠的末端;璜(huáng)一对,形似玉璧之半,瑑云纹并描金,分别系于琚底部玉珠串的末端;冲牙一件,与珩外形相似,系于玉花底部正中一串玉珠的末端。珩、瑀、玉花、冲牙皆瑑龙纹并描金。行动时,冲牙与玉滴、璜相触,发出清脆的声音。玉佩下有小绶一对,长条形,其颜色、纹样与大绶相同。大绶为长方形,用黄、白、赤、玄、缥(piǎo,淡青)、绿六彩织成,上部为菱形纹,下部为竖条纹,用纁色织物衬里。大绶上垂有织带六条,也叫小绶(与玉佩小绶非一物),颜色与大绶六彩同,分成三组编结并悬挂玉环三枚,环上饰龙纹。

蔽膝、大带(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袜、舄(xì)、玉圭

  冕服用赤袜、赤舄。赤舄形似靴,舄首做成如意云头状,饰以黄绦缘,并缀黑色缨结,鞋帮用黑色缘边。玉圭长一尺二寸(周尺),顶部尖锐,底端平直,圭身刻山纹四个,下部套黄绮。另有玉圭袋用来装纳玉圭,袋身外形、大小和玉圭相似,饰金龙纹,底部有盖。

赤舄、赤袜(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玉圭袋、玉圭(参考《中东宫冠服》绘制)

  《明实录》记载,洪武元年正月,明太祖服衮冕在南郊祭祀天地,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二月,翰林学士陶安等认为,古代天子有五冕,祭天地、宗庙、社稷及诸神时各用相应的冕服,因此奏请按古礼制作,明太祖则认为五冕礼太繁,规定祭天地、宗庙服衮冕,社稷等祀服通天冠、绛纱袍,其余不用。十一月,明太祖下诏,令礼官与儒臣正式议定冠服之制。嘉靖时期,经过“大礼议”之争并取得胜利的明世宗,开始对祭礼与服制进行大规模的修改与创新,其中就包括皇帝冕服制度的调整,相关的文字与图像在《大明会典》中有详细记录。上世纪50年代发掘明神宗定陵时,出土了部分冕服实物,为研究明代冕服制度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文物资料。

  《大明会典》中的嘉靖时期冕服插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

  • 明朝服饰与韩国服饰的异同

      在探讨不同文化的服饰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相似之处,但也会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明朝服饰和韩国服饰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在许多方面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将详..

    明朝服饰与韩国服饰的异同
  • 明朝服饰讲究多 汉人文化博大精深

    汉族文化博大精深,汉人的服饰也是多种多样。在古装电视剧中,南方和北方、官员和富商、年长和年幼,服装都是有区别的,不能越雷池一步。皇帝的龙袍,也有便服和吉服之分..

    明朝服饰讲究多  汉人文化博大精深
  • 明朝服饰:明代汉服的特色

      大明王朝,是中国市民气息最浓厚的一个朝代。从现今流传的明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明代的服饰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

    明朝服饰:明代汉服的特色
  • 明朝服饰:明朝帔子与褙子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即已出现,唐代帔子已美如彩霞。诗人白居易曾赞其曰:“虹裳霞帔步摇冠。”宋时即为礼服,明代因袭。  帔子,亦称“霞披”、“披帛”,其形像两条..

    明朝服饰:明朝帔子与褙子
  • 明朝服饰:明代披风

      披风是明代男女皆可穿着的对襟式外套,明人认为从宋元的褙子发展而来,《三才图会》所绘“褙子”插图就是披风的样式。披风的形制为对襟,直领,领的长度约一尺左右,..

    明朝服饰:明代披风
  • 明朝服饰:明代男子发型

      关于汉族的男子发型,人们大多认为就是电视剧里那种束发于头顶的简单式样,其实这也是一个太过简单的概念,古代汉人的发型千种多样,战国时期,有结辩多股盘于脑后的..

    明朝服饰:明代男子发型
  • 明朝服饰:明代皂隶公差服饰

      明代衙门皂隶杂役穿青色布衣,交领、窄袖长袍,下打密褶,腰间系束红布织带。地位更低的,穿青衣外罩一件红布马甲,腰系青丝带。明代皂隶公差服饰剧照   免责..

    明朝服饰:明代皂隶公差服饰
  • 明朝服饰:明朝平民百姓服饰

      明代平民男子一般服饰为搭护(属于半臂一类的衣服)、直身(与道袍相似的宽大长衣)、程子衣、裤褶、裙等。妇女的服饰,随随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变化,有各种不同形制..

    明朝服饰:明朝平民百姓服饰
  • 明朝服饰:明代胄甲

      明代军士服饰有一种胖袄,其制:“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颜色所为红,所以又称“红胖袄”。骑士多穿对襟,以便乘马。作战用兜鍪,多用铜铁制造,很少用皮革。..

    明朝服饰:明代胄甲
  • 明朝服饰:明代妇女水田衣

      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

    明朝服饰:明代妇女水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