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最后之所以失败与官吏制度有何关系?-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太平天国运动 首先太平天国是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革命的最高峰,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清朝后期,官制腐败,民不聊生,天灾人祸不断,农民起义时有发生,最后爆发了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起义。这次起义极大地动摇了清朝的统治 。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image.png

  太平军在夺取天京后,也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除了天王洪秀全和其他在永安封王的三王外,太平天国实际还设封了许多的职位,而正是由于这些体制内的问题,尤其是太平天国后期,吏制问题尤其明显,最终导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的官职是在永安时期形成的,洪秀全在永安分封五王的时候,也曾下辖多个职位。依照太平天国在永安封职的基本官制,太平天国官职可以分为十三等级,其中,最高一级就是军师。

  军师就是天王洪秀全的辅弼诸王,而永安所封的五王皆为一等军师。天国一等军师职位中,可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军师主要由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组成,二级军师为副职,其主要由南王冯云山和北王韦昌辉主持。二级军师之下,则为三级主将,其主要由翼王石达开主持。一等军师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阶层,太平天国其它将领都听命于五王。

  一等军师之下,是二级国宗,其皆是由洪秀全的宗亲子弟所组成,洪秀全的两位兄弟洪仁达和洪仁发就位于这一爵位。

  二级国宗皆为洪秀全本家子弟,其在太平天国内部并无官阶划分,所以也并没有实权。从三等丞相以下,才是太平天国的具体执行机构。太平天国的三等丞相共分为六级,其分别由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正和正副丞相组成,成员为二十四人。像太平天国早期的大将林凤祥、胡以晃、秦日纲、罗大纲等人都曾位于这一爵位上。这二十四人皆为太平天国内部的骨干人员,他们各领一部精兵,并和清军作战。

  三等丞相之下,为四等检点和五等指挥,四等检点分为三十六人,而五等指挥则为七十二人,这两级可以说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中层机构,太平天国猛将曾天养、林启荣就曾担任检点和指挥。

  六等正副将军以下,就是太平天国的下层机构,六等正副将军总共有一百人,他们都是太平天国内部的下级军官,且其每部将军最多也管辖一万人。

  将军之下,就是太平天国的基层组织了,七等总制、八等监军、九等军帅、十等师帅、十一等旅帅、十二等卒长、十三等司马皆为太平天国的基层官制。这七级官制,在太平天国内部根本就没有实权。

  《天朝田亩制度》中记录,“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就是太平天国打的口号,不过,从其所创建的官制来看,却根本没有平等的概念。和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一般,太平天国的官制制度依旧没有摆脱封建的含义。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洪秀全建立的这种官制还算规矩,只是随着与清廷战争的逐渐白热化,后期这种官制制度就变得混乱不堪,到了后期,官职任免更加随意起来。

  天京事变后,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相继身死,太平天国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就不得不选择起用年轻人,像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侍贤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拔起来的。天王为了表示对这些大将的信任,曾先后将他们分封为王。不过,由于进入了一等军师的诸王过多,洪秀全就不得不重新对诸王进行排列。

image.png

  1858年,洪秀全正式设立三等诸王制,他将所封诸王分为了三级,一级就是军师王,二级为特爵王,三级为普通王。太平天国先后有四位军师王,除了洪秀全的两位兄弟洪仁达和洪仁发外,再就是干王洪仁和赞王蒙得恩。至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人,则皆为特爵王,他们共同节制特爵王以下普通诸王。

  纵观整个太平天国,封王大致有4个时期,永安封王,天京事变之后封王,干王洪仁来到天京之后,最后一个太平天国的最后三年。后三年封王是最多的事情,但基本没有质量,甚至说只要是广西老乡,有人担保就能封王,而且封王的名号也五花八门。据昭王黄文英的供词:起初有大功者封王,后来就乱了,从广东跟出来的都封王,本家封王,捐钱粮的也封王,前后达2700多个王”,最后覆灭的时候,估计清军一个总兵都能俘虏太平天国好几个王。

  一个在思想上没有统一起来的统治阶层,在无法顺应时代潮流的情况下,加上内部体制机制的混乱,所以灭亡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