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有多少铁帽子王 和普通亲王之间有什么区别-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还不知道: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与普通亲王有何区别?共有多少个铁帽子王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都知道清朝有铁帽子王,但是真要说一说铁帽子王有多铁和其他亲王有何区别,恐怕没多少人能说得清,下面就来说一说清朝的历史上有多少铁帽子王,还有铁帽子王有多铁。

image.png

  清朝的皇室爵位传承制度注定了铁帽子王数量不会多

  清朝的爵位分为皇室爵位、功臣爵位、蒙古王室爵位,皇室爵位共分十二等级,按照等级从高到低来说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通常情况下只有皇帝的兄弟和子侄才会被封为亲王,但是清朝的皇室封爵与其他朝代表不同,其他朝代只要是皇帝的兄弟和子侄全都能封王,而且只要封了亲王,那他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就都是王爷了,清朝皇室爵位却是采用的世袭递降承袭爵位制度。

  所谓世袭递降就是指清朝的皇室爵位每继承一代人就要降一级爵位,比如亲王死后他的儿子想继承爵位,就只能降一级承袭郡王爵位,这也叫作世袭递降。

  铁帽子王区别于普通亲王就在于它不受世袭递降制度的约束,也就是说铁帽子王的铁就在于不管传多少代人都不需要世袭递降的承袭爵位,祖祖辈辈永远都是王爵,所以这也叫作世袭罔替。

  功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每级三等共十五个等级爵位,蒙古王室的爵位和皇室的爵位差不多,不过蒙古王室爵位直到辅国公这一级,而且蒙古王室还有一个比亲王爵位还高的汗爵。

  功臣爵位和蒙古王室爵位基本都是世袭罔替的,只不过同级别的功臣爵位和蒙古王室爵位的待遇要比皇室爵位低很多。

image.png

  其实清朝的皇室成员想获得爵位并不像明朝那么容易,明朝的皇室子孙后代基本十岁以后就能享受到爵位待遇,但是明朝后来皇室成员越来越多,这些皇室成员不需要做任何贡献,每年就可以从国家财政领取一大笔俸禄,这也意味着明朝的国家财政要负担养活着很多寄生虫,所以最终压垮了明朝,而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因此给皇室成员获得封爵设置了门槛,清朝皇室想获取封爵只有四条路可走,既袭封、考封、恩封、功封。

  袭封很好理解,就是父死子继,父亲去世后,儿子继承爵位,但是袭封只有一个儿子能继承爵位,通常都是由嫡长子或者嫡子承袭爵位,其他的儿子想获得爵位就得走考封之路。

  考封就是专门为大多数皇室成员获取封爵的路径,考封也可以说是清朝皇室成员的科举考试,也是清朝独有的封爵制度。考封的考试主要分为三项,分别是满汉文字翻译、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皇室成员只有通过考核后才能根据父亲的封爵授予相对应的封爵。

  考封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老爹,如果老爹的爵位越高,儿子去参加考封获得的爵位也就越高。

  假设老爹是亲王,那么嫡妻所生的其他嫡子可以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但是想承袭这个爵位那就得去参加考试,而考试分数分为优平劣三级,三项考试需要全部考到优才能承袭不入八分辅国公爵位,如果考的是两个优一个平那就得降一级承袭爵位,如果考的是一优二平或二优一劣那就得降两级承袭爵位,如果考的是一优一平一劣那就得降三级承袭爵位,如果考的是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全劣那就不用想袭爵了,继续当闲散宗室吧。考封制度也激励了皇室成员不能当国家的寄生虫,需要努力才能获得爵位。

  恩封就是指皇帝喜欢你,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给你封爵。通常恩封的受封者都是皇帝的兄弟和子侄。

  比如雍正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由于胤祥在老爹康熙时期卷入一废太子的事件中,胤祥在一废太子后失去了老爹康熙的喜爱,因此终康熙一朝他都没有获得封爵。但是到了雍正继位后,雍正十分喜爱和器重胤祥,直接册封他为怡亲王,并且在胤祥去世后他的怡亲王爵位还获得世袭罔替的待遇,也就是成了铁帽子王,胤祥就属于典型的恩封亲王。

  功封就是指皇室宗亲靠军功获封爵位,清朝皇室的功封爵位基本都是清初时期获得,毕竟清初时期战事比较多,战场上好立功,这样才能获得功封爵位。

  清朝对爵位的严格控制,也使得国家财政节省出很大一笔钱,一直到清朝灭亡时,将近一万五千多人的皇室成员中仅有6.3%的人享有爵位待遇,而且这6.3%享有爵位待遇的皇室成员中又有75%的人只是享受低等级的爵位待遇,在控制皇室封爵这一点上清朝要比明朝好得多。

  所以清朝制定的爵位传承制度也注定了铁帽子王不会多,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也不过只有三十六位亲王,其中包括了二十六位普通亲王,十位铁帽子亲王,再加上清朝历史上还有两位铁帽子郡王,因此清朝共计有十二位铁帽子王。

  清朝的十二家铁帽子王都是谁?

  清朝的十二位铁帽子王分为两类,一类是清初时期靠军功封的八位铁帽子王,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的侄子郑亲王济尔哈朗、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第五子庄亲王硕塞、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的孙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另一类则是清朝中后期靠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分别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皇帝堂侄庆亲王奕劻。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他一度曾被努尔哈赤立为继承人,如果不是传出与庶母也就是多尔衮和多铎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有暧昧关系,努尔哈赤后来找借口褫夺了代善的皇位继承人身份,也许清朝的皇位就传到代善这了。

image.png

  后来在努尔哈赤去世后,代善又听从长子岳托和三子萨哈璘(即勒克德浑之父)建议拥护皇太极继位,后来皇太极去世后,又是代善镇住多尔衮,使得多尔衮在无奈之下选择拥护皇太极年幼的儿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继位,因此代善对皇太极和顺治父子两代人继位都有拥立之功。

  代善和其儿子们执掌两红旗,实力深厚,如果他们的家族想争夺皇位其实是有很大成功概率,但是代善和他的儿子们放弃了争位,改为拥立皇太极一脉,再加上代善本人和长子岳托还有孙子勒克德浑都对清朝开国和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代善祖孙三代能获得三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多尔衮和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小的两个儿子,加上生母阿巴亥比较受努尔哈赤的喜爱,因此他们兄弟俩也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兄弟二人掌控了两白旗。

  在皇太极时期多尔衮更是受到皇太极的器重,一度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因此皇太极猝死后,多尔衮才会有实力去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位。

  后来多尔衮为了平衡内部各方势力,最终选择放弃了自己继位的想法,改为拥立年幼的顺治继位,然后由他摄政把持权力,多尔衮此招也导致豪格没能继位。

  多尔衮摄政之后就带领清朝入关,并且和弟弟多铎联手在入关之后开启了统一中国之路,因此多尔衮和多铎兄弟对清朝统一天下有极大的功劳。

  不过由于多尔衮摄政专权也导致了年幼的顺治一度沦为傀儡皇帝,因此顺治对多尔衮十分不满,在多尔衮死后对他进行了清算,褫夺了他的睿亲王爵位,并毁了他的坟墓。

  直到乾隆时期,乾隆为多尔衮平反,重新追谥他为睿亲王,修复了他的坟墓,并允许睿亲王爵位世袭罔替成为铁帽子王。但是多尔衮生前没有儿子,因此乾隆就过继多铎的后人给多尔衮为嗣,并让多铎的后人世代承袭了睿亲王爵位。

  顺治清算多尔衮的时候已经去世的多铎也受到牵连,死后的封号都被顺治从豫亲王降级为豫郡王,还是到了乾隆时期为多尔衮平反,乾隆也恢复了多铎家族的豫亲王爵位,并允许多铎的嫡系后人世袭罔替豫亲王爵位。

  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虽然舒尔哈齐曾一度想背叛哥哥努尔哈赤,因此被囚禁至死,但是他的儿子阿敏和济尔哈朗都得到了努尔哈赤的抚育,阿敏更是在努尔哈赤时期执掌镶蓝旗。

  但是随着皇太极继位,阿敏受到皇太极的打压,很快被褫夺了镶蓝旗旗主,由于济尔哈朗自幼与皇太极一同长大,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要好,因此皇太极就让济尔哈朗接替了哥哥阿敏执掌镶蓝旗。

  在皇太极猝死后,也是济尔哈朗和代善的存在威慑住了多尔衮,最终迫使多尔衮改为拥立顺治继位,并和济尔哈朗同为皇叔摄政王,本来济尔哈朗摄政是用来制衡多尔衮的,但是很快在清朝入关后,多尔衮就把济尔哈朗排挤到了边缘地位。

image.png

  多尔衮去世后,由于济尔哈朗一直没有屈从于多尔衮,加上他对皇太极的忠诚以及对顺治的拥立之功,因此顺治对他非常器重和礼遇。再加上济尔哈朗对清朝统一天下也立有大功,所以他的郑亲王爵位也得到了世袭罔替的待遇成为铁帽子王,济尔哈朗也是十二家铁帽子王中唯一不是努尔哈赤一脉帝王直系后裔的铁帽子王。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很早就追随皇太极征战沙场,皇太极继位之后更是把正蓝旗交给他执掌,在皇太极猝死后,当时不少忠于皇太极的大臣都拥护身为长子且有不少战功的豪格继位。

  但是多尔衮与豪格争位,最终使得豪格没能继位,反而是年幼的顺治继位,不过豪格并没有怨言,在清朝入关之后,他依旧是率兵到前线战斗,为清朝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清朝统一之后,多尔衮却开始对豪格进行了清算,豪格被多尔衮陷害入狱,不久在监狱中被折磨致死,豪格死后妻子也被多尔衮所霸占。

  顺治清算多尔衮之后,就立刻为大哥豪格平反,并追谥他为肃亲王,此后肃亲王爵位就成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爵位。

  硕塞是皇太极第五子,是清朝开国诸王中最为文武双全的人,他不仅能征善战,跟随多铎攻灭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还擅长画山水画,他的画作曾被后世赋予很高的评价。硕塞是顺治的哥哥,还对清朝统一天下立有大功,因此他去世后爵位就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待遇,成为铁帽子王。

  不过硕塞的儿子博果铎没有子嗣,因此后来康熙皇帝就把自己第十六子胤禄过继给了博果铎,所以庄亲王一系最后实际上是由康熙的后人继承。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由于在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支持雍正,加上雍正继位后他在政治上对雍正助力很大,帮助雍正推行新政和改革朝政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雍正十分喜爱和信任胤祥,在他去世后特意下谕旨,告诉后世子孙,胤祥的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任何人不得改变,所以胤祥也成了清朝的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清朝中后期第一位靠恩封获得铁帽子王的人。

image.png

  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子,他凭借帮助嫂子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扳倒了咸丰皇帝留给同治皇帝的顾命八大臣,从而获得慈禧信任,并成为议政王,后来还负责兴办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后来奕訢的恭亲王爵位获得了慈禧的批准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

  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其实他倒没有多大能力,不过他娶了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当妻子,后来同治皇帝无子去世,奕譞的儿子载湉被慈禧选中继位成了光绪皇帝,奕譞也就等于成了皇帝的亲爹,加上他还会讨好溜须慈禧,因此光绪继位后他的醇亲王爵位也就获得了世袭罔替的待遇。

  奕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永璘的孙子,最初庆亲王爵位是嘉庆册封给弟弟永璘的爵位,并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到奕劻这的时候他已经世袭递降到了贝勒爵位。

  其实奕劻的能力十分平庸,像他这样的人顶多守着爵位过完一辈子完事,不过谁让他很会讨好慈禧太后,依靠谄媚和讨好慈禧太后,奕劻的爵位很快就恢复到了爷爷永璘的庆亲王爵位。

image.png

  不仅恢复了庆亲王爵位,奕劻还哄得慈禧给了他庆亲王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奕劻也成了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铁帽子王。

  慈禧对奕劻极为倚重,曾让他执掌国家财政和人事任免大权,奕劻虽然很平庸,但是敛财的本事却是十分一流,他眼看清朝无力回天,于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带着儿子疯狂的卖官,当时去庆王府花钱买官的人很多,因此京城老百姓称庆王府为庆氏公司。

  奕劻为人也确实对得起民间给他家起的庆氏公司的外号,他很讲商业信誉,拿了人家的钱就必须得把人家请托的事情办好办到位,如果办不了,他事后会把钱原数奉还回去,不过以奕劻当时的权力地位,在清朝还真没有啥他办不了的事。

  袁世凯就经常给奕劻送钱,因此奕劻也成了袁世凯在朝廷中最大的庇护者。后来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慈禧临终时选定了奕譞的孙子溥仪继位,并由溥仪生父继承奕譞醇亲王爵位的载沣摄政,载沣十分反感袁世凯,溥仪继位后载沣就将袁世凯罢职,而袁世凯立刻就给奕劻送去了二百万两银子,请其帮忙在朝廷中说好话,于是不久奕劻力排众议,重新启用了袁世凯。

image.png

  再之后就发生了袁世凯利用北洋军和革命军逼溥仪退位的事,而拿了袁世凯钱的奕劻又站出来替袁世凯说话,劝隆裕太后代替年幼的溥仪签订退位诏书,他也成了当时极少数赞成溥仪退位的皇族成员之一。

  溥仪在长大后曾经回忆称: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奕劻手里。因此清朝这位最后获封铁帽子王的奕劻也成了葬送大清的功臣。

  奕劻不仅善于敛财还非常有理财意识,他非常钟意英国汇丰银行给予储户的高额利息,因此奕劻将从清朝贪来的钱全部存到了汇丰银行,在清朝灭亡后,据英国《泰晤士报》披露,奕劻在汇丰银行的存款高达713万英镑。

  这个金钱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以当时的购买力来比喻吧,当时在英国买一幢带花园的别墅也不过2000英镑,以奕劻当时在汇丰银行的存款,买下英国国王的白金汉宫估计都还富裕。

image.png

  奕劻不仅能贪还很能活,他一直活到1917年以79岁高龄去世,奕劻去世后溥仪十分恼怒他,给他选出了“谬、丑、幽、厉”四个恶谥,后来在溥仪的生父载沣劝说下,溥仪才勉强给奕劻上了一个“密”字的平谥,其含义为追悔前过之意,可见溥仪对奕劻有多么憎恶。

  写在最后

  所以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这十二家铁帽子王中有八家都是为清朝开国和统一天下立下大功而获得世袭罔替待遇成为铁帽子王,另外四家则是靠恩封才获得世袭罔替待遇成为铁帽子王。

  不过最讽刺的就是清朝最后一位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铁帽子王奕劻,别人是靠为清朝开国和统一天下成为铁帽子王,他则是成为铁帽子王之后收了袁世凯的钱反而亲手葬送了大清,成了劝溥仪退位缔造共和的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