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 参与夺嫡的人为何只有九个-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康熙共有35位皇子,为何仅9位参与夺嫡,剩余的26位皇子在做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千古一帝”乃是对古代帝王的美称,最早见于李贽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对秦始皇的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年表》统计,历史上共有421位皇帝,其中不包括洪秀全、李自成等农民起义而建立的政权,也不包括吐蕃、南诏以及大理国的王。

image.png

  不过,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皇帝少之又少。首先,继位者必须从始至终勤于朝政、励精图治,哪怕晚年犯了错误,但与功绩比起来不值一提。其次,必须精通文治武功,选贤举能,善待百姓,对外开拓疆土。

  再者,品德与才能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如若该皇帝内心残暴,但行为举止符合国家章法,且有条有理,那也纳入标准。历史上第一位被冠以千古一帝之称的乃是秦始皇,他任命李斯为相,重用蒙恬、白起等为将,颇具政治与军事之才。

  在灭掉六国后,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为后世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此外,秦始皇还废分封、立郡县,统一货币与度量衡,极大便利了天下苍生。汉武帝刘彻也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他十六岁登基,提拔了董仲舒等有志之才,解决了大汉的人才危机。

  为了解决诸侯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文化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外,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兴办太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也无愧于“千古一帝”之称,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征服了东突厥与高昌等地,被尊称为“天可汗”,对内以文治天下,劝课农桑,让大唐国泰民安,更为唐朝后来的百年盛世奠定基础。不过,在此三位皇帝后的宋明两朝,并未有帝王可获“千古一帝”的殊荣。

  直到清朝,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创下了连汉人皇帝也无法比拟的功绩。康熙帝开府设县、统一台湾,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此外,康熙帝还学习先朝汉人皇帝的做法,兴修水利工程,重视农业生产,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康熙朝最为人诟病的当属康熙晚年爆发的“九子夺嫡”。

image.png

  九子夺嫡的激烈程度堪称历史各朝代之最,可划分为大千岁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以及八爷党等五大派系,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的胜利而告终。千古一帝康熙一生共有35位皇子,为何参与夺嫡的仅有九位皇子呢,剩余26位皇子就不想争一争?

  01激烈的“九子夺嫡”

  “九子夺嫡”指的是康熙的九位皇子争夺帝位的历史事件。“大千岁党”以皇长子胤褆为首,在大学士明珠与余国柱的帮助下共同争夺帝位。“太子党”是以太子胤礽为首的党派,许多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将这位皇太子描绘得庸庸碌碌与懦弱无能,实则是随意歪曲与更改历史。

  真实的胤礽文武双全,为人谦恭有礼,年仅一岁半就被康熙寄予厚望,封为皇太子。代父听政期间,令朝中上下无不惊叹其才能,连康熙本人也称太子办事“周密而详尽”。不过,也正因为康熙过早立太子,导致皇太子身边簇拥着无数阿谀奉承之人,造成结党营私的局面,同时促使太子与诸皇子面和心不和,矛盾重重。

image.png

  再者,康熙对太子极尽宽容与溺爱,纵容其肆意挥霍,东宫内的日常花销竟比皇宫还高。此外,太子脾气暴躁,不少大臣受其鞭笞,但康熙却加以包庇。最终,太子胤礽经二废二立后彻底退出康熙朝的舞台。

  “三爷党”仅有三爷一人自称党派。不过,三皇子胤祉并未有明显的朋党之势,虽有夺嫡之心,但动作却比其他皇子小得多。“八爷党”是所有党派中夺嫡力量最强的一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还包括九爷、十爷与十四爷。八爷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因此八爷不能子凭母贵,在众皇子间受尽冷眼与嘲笑。

  不过,八爷天资聪颖、通晓人情世故,在朝中颇有威望。一废太子时,觊觎太子之位的各大党派蠢蠢欲动,尤以八爷党最甚。当康熙询问众大臣立谁为储君时,文武百官皆举荐了八爷,令康熙大为不满。康熙平生最恨结党营私,自此在心中杜绝了立八爷为嫡的可能。

image.png

  “四爷党”也就是最终胜利的党派,四阿哥胤禛心思缜密,成功夺嫡,继承皇位,年号为雍正。伴随皇四子雍正的继位,九子夺嫡正式落下帷幕,兄弟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就此终止。

  02剩余皇子无法夺嫡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九子夺嫡共有九位皇子参与其中,但根据《清史稿·皇子列表》记载,康熙帝虽有35位皇子,剩余26位皇子就不想争一争?其实,康熙帝虽然子嗣众多,但是其中有11位皇子因早夭而无法参与序齿,即皇家子弟按照年龄排序。

  即便在已经序齿的皇子中,仍有四位皇子在成年之前就已过世。因此,除夺嫡的九位皇子外,剩余的26位皇子中共有15位因早夭而无法参与夺嫡。此外,年龄过小的皇子也会被排除在夺嫡资格之外。康熙四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是参与夺嫡的皇子中年龄最小的,年仅20岁。

  很显然,排行在胤禵之后的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以及皇十七子胤礼都无法踏进夺嫡门槛内,更别提年龄更小的皇子了。综上,共有八名皇子因年龄不达标而被排除在外。除此之外,还有三名年龄尚可却无法参与夺嫡的皇子,分别为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和皇十二子胤裪。

  皇五子与皇九子胤禟是一母同胞,年仅十七岁便跟随康熙噶尔丹,康熙47年甚至获封“亲王”之位,拥有足够能力与众皇子抗衡。然而五爷生性敦厚,不喜参与手足相残的夺嫡之争,最终全身而退。

  皇七子胤祐天生残疾,是个名副其实的瘸子,最终被迫出局。皇十二子胤裪的生母为定嫔,被康熙交与苏麻喇姑抚养。而苏麻喇姑教其明哲保身,将其培养成与世无争的性格,自然不会参与惨烈的夺嫡之争中。

image.png

  03结语:

  身为皇子,出身便享受天下人敬仰的尊荣,却不得不被卷入残酷的斗争之中,可见万事万物福祸相依。许多史学专家认为“九子夺嫡”过于残忍,但它的历史影响不容忽视。如若没有经历九子夺嫡,四爷胤禛也无法成为下一任雄主,乾隆时期的鼎盛局面也不会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