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宴请周亚夫,为何没给他准备筷子呢?-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历史上著名的“一双筷子引发的血案”,当时,汉景帝正在宴请周亚夫,可让周亚夫奇怪的是,自己面前虽然摆放了各种美味佳肴,却唯独缺一双筷子。

  筷子看起来最不起眼,但它却是人们吃饭时,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因为如果直接用手抓,实在太不文雅了,何况作为丞相的周亚夫,在皇帝面前更不能失仪。于是,耿直的周亚夫就朝身边的侍从要了一双筷子,可让周亚夫没想到的是,汉景帝看似云淡风轻,实则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当周亚夫训斥侍从给他拿一双筷子后,汉景帝突然发难,冷笑一声质问周亚夫:“难道眼前的这一切还不能让你满足吗?”周亚夫听后立即反应过来,汉景帝早已设好了圈套,就等着自己往里钻呢,尽管心中有万般不快,周亚夫只能跪地谢罪。然而,在周亚夫的内心中,还有着自己的小傲娇,他认为自己没有错,只不过是汉景帝在戏耍他,因此周亚夫虽然跪了下去,但满脸的不快却表现得非常明显。

  这一切自然被汉景帝看得清清楚楚,随后汉景帝淡淡地说了一个字:“起”,周亚夫听后立即站了起来,随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宴会现场。

image.png

  望着周亚夫离去的背影,汉景帝无奈地叹了口气,终于下定决心除掉周亚夫,表面上看起来,这场宴会发生的事情,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虽然,周亚夫表现不佳,但也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可实际上这场宴会却暗流汹涌,更是汉景帝给周亚夫出的终极考题,非常可惜的是,周亚夫给的答案太糟糕了。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这对君臣打起了哑谜,甚至到了周亚夫不得不死的地步?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这双筷子背后的故事:周亚夫是西汉名臣,为人勇武过人又颇具才华,汉文帝临死前曾给继任者汉景帝留下遗嘱,如遇紧急情况,可起用周亚夫稳定大局。

  后来,周亚夫确实没让人失望,他曾在国家危难之时,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创下不朽功绩,并很快被汉景帝任命为丞相,达到了位极人臣的高度。然而,这样的人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周亚夫为人太过耿直,不懂得圆滑处事,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他还先后得罪了当时汉朝最有权势的3个人:梁王刘武、窦太后和汉景帝。

  梁王是汉景帝的亲弟弟,两人都是窦太后所生,而且梁王还是窦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所以梁王的地位在当时无人能够撼动。本来,梁王大多数时间都在自己的封地,周亚夫与梁王几乎产生不了什么交集,可当时间来到公元前154年时,刚刚继位3年的汉景帝,由于错听老师晁错的削藩建议,导致爆发了“七国之乱”。

  刚开始,叛军势如破竹,着实把汉景帝给打蒙了,但汉景帝很快就下定决心武力平叛,起用了汉文帝生前推荐的周亚夫。当时,叛军正好行至梁国边境,作为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自然全力抵抗,可叛军的攻势实在太猛了,梁王连忙向汉景帝求助,希望周亚夫能火速前来支援。

  听说梁王被困后,汉景帝非常着急,他连忙下令,周亚夫率军前去救梁王,可周亚夫却认为,正面决战风险太大,他建议让梁王再坚持一段时间,自己率军绕到叛军后方,伺机切断叛军补给,这样才能彻底消灭叛军。汉景帝听后,觉得这个计策不错,虽然亲弟弟重要,但击败叛军更重要,于是汉景帝就同意了周亚夫的建议。

  梁王这边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后,恨得牙根直痒痒,但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奋力坚守,可奈何各路叛军轮番攻打,梁王实在受不了了,就派人向周亚夫求助。然而,周亚夫却认为,梁王可以再顶一段时间,并没有发兵救援,梁王见自己低声下气的求周亚夫也不好使,就又给汉景帝和窦太后写信说,自己实在顶不住了,赶快派人来增援吧。

  梁王可是窦太后的心头肉,窦太后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到汉景帝,要求汉景帝即刻发兵驰援梁王,汉景帝也是二话没说,直接给周亚夫下诏,要求周亚夫改变计划,增援梁王。可周亚夫却坚持不出兵,没有办法的梁王只能拼死抵抗,与叛军陷入到僵持之中,周亚夫利用这段时间,成功切断了叛军的粮草,最终平定“七国之乱”。

  可以说,能够平定“七国之乱”,最大的功臣就是梁王和周亚夫,没有梁王的拼死坚守,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切断叛军补给,没有周亚夫的勇猛出击和绝佳计策,也不会让叛乱仅3个月就被平定。周亚夫和梁王自然都受到了嘉奖,然而在梁王心中,却因周亚夫几次拒绝救援,对周亚夫充满了仇恨,此后梁王只要有机会就会到窦太后和汉景帝那里说周亚夫的坏话。

image.png

  虽然,窦太后和汉景帝都是明事理的人,知道周亚夫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江山,但架不住梁王没事就吹风,慢慢地也就对周亚夫产生了不满。

  不过,这种不满并没有太过影响,窦太后和汉景帝对周亚夫的信任,然而耿直的周亚夫,接下来的几个操作,却直接得罪了窦太后和汉景帝。话说,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被废后,王娡被立为第二任皇后,王娡就是后来的汉武帝的亲生母亲,不过当时的王娡并没有什么权力,毕竟还有窦太后在。然而,当了皇后的王娡,就想给娘家人谋福利,她想让汉景帝给自己的哥哥王信封侯,不过王娡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说话不好使。于是,王娡就跑到窦太后那里求助,希望窦太后能够出面,帮自己在汉景帝那里说好话,当时窦太后非常喜欢王娡,而且窦太后听了王娡的话后,瞬间想起了自己的哥哥。

  原来,窦太后的哥哥,当年就没有被封侯,虽然哥哥死后,侄子被封侯了,可窦太后总觉得对不起自己死去的哥哥,现在王娡也遇到这种情况了,窦太后推己及人,决定帮王娡一把。可当窦太后找到汉景帝时,汉景帝却非常不情愿,因为汉景帝担心外戚干政,不过汉景帝是个孝子,他没有直接驳了窦太后的面子,只是说事关重大,需要与群臣商量一下。窦太后认为,群臣根本不可能反对,毕竟王信是当朝皇后王娡的哥哥,而且还有自己在背后撑腰,果然当汉景帝跟群臣商量这件事情时,大多数人都没有站出来触霉头。可周亚夫听后,却直接表示,汉高祖刘邦曾留下“白马之盟”祖训:“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能侯,不如约,天下共诛之。”

  周亚夫的话,直接断了王信封侯的愿望,也彻底得罪了窦太后和王皇后,特别是窦太后非常气愤,她觉得自己的权威遭到了挑衅,因此也就开始针对起周亚夫。而汉景帝却比较高兴,因为他可以借此顺水推舟,既没有驳了母亲的面子,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汉景帝认为,或许周亚夫看起来耿直,但实际上却真正能读懂他的心思。不过,很快汉景帝就被打脸了,王信封侯事件没过多长时间,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就归顺了汉朝,汉景帝非常高兴,他决定给这五个人封侯,以此吸引其他匈奴人归顺。这时候周亚夫站了出来,又把刘邦当年的“白马之盟”搬了出来,这让汉景帝非常难堪,汉景帝也是直到此时才确定,上次王信封侯事件,周亚夫并不是站在他这边,一切都是巧合造成的错觉。

  因此,汉景帝之前对周亚夫的那点好感也消失了,他非常不高兴地批评了周亚夫太过迂腐,不懂得变通,随后就强行给这五名匈奴人封侯了。按理说,汉景帝是老大,既然老大已经做出了决定,又没损害你周亚夫的利益,你就别再阻拦了,可周亚夫偏不,见自己阻止不了汉景帝,就耍起了性子,竟然说自己病了,要辞去丞相职务。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周亚夫在表达自己的不满,汉景帝对此更生气了,他认为,死了张屠夫,难道就得吃带毛的猪肉了?于是,汉景帝就在盛怒之下,批准了周亚夫的辞职。几年之后,汉景帝发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认为自己时日无多,汉景帝就开始安排起后事,这时候他又想到了周亚夫。

  周亚夫行军打仗绝对没有问题,但周亚夫的性格太过耿直,脾气也非常臭,没少得罪人,还参与过谏废栗太子刘荣等事件,汉景帝担心如果起用周亚夫,年轻的刘彻压不住他。汉景帝思来想去,就决定请周亚夫吃一顿饭,看看周亚夫这几年有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周亚夫变得谨小慎微了,或许可以把周亚夫留给刘彻使用。

  于是,汉景帝就在宴请周亚夫之前,吩咐侍从不要给周亚夫放筷子,以此观看周亚夫的表现,结果周亚夫竟然怒气冲冲地朝侍从要筷子。而且,当汉景帝讥讽周亚夫后,周亚夫竟然耍起了脾气,负气离开了,汉景帝无奈地说了一句:“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断定周亚夫不能好好辅佐刘彻。可周亚夫这样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为少主刘彻所用,万一被其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很可能威胁到大汉江山的根本,于是深谙帝王心术的汉景帝,就下定决心要除掉周亚夫。

  既然,汉景帝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剩下的就是找一个理由了,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快汉景帝就找到了理由。周亚夫私自找人购买了500个“甲盾”,准备在自己死后用来陪葬,本来这不是什么大事,虽然朝廷明令禁止私自购买“甲盾”,可周亚夫买的“甲盾”是用来陪葬的,质量不好,数量也有限。

  当时,很多武将私下里都这么干,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会深究,但汉景帝已经起了杀心,自然会上纲上线,于是,汉景帝就命人把周亚夫抓了起来。周亚夫对此非常气愤,认为这是“欲加之罪”,刚直的周亚夫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竟然开始绝食抗议,这正中汉景帝下怀,5天之后周亚夫因绝食导致吐血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综上所述,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其实就是在试探周亚夫,很明显周亚夫没有通过汉景帝的考验,最终选择了绝食而死。其实,周亚夫的死,就是因为他太过耿直,不懂得迂回变通,把梁王、窦太后、汉景帝等最有权势的人都得罪了个遍,而且当时的形势,是汉景帝即将去世,这也对周亚夫非常不利。公元前141年,也就是周亚夫死的2年后,汉景帝病逝,时年48岁,可以说如果汉景帝能够多活几年的话,或许周亚夫也就不用死了。

  总体来讲,周亚夫的死,既有他自身性格缺陷的问题,又有他时运不济赶上了少帝即将继位的当口,在多种原因的叠加下,导致了他的死亡。这个故事也说明了情商的重要性,做人做事不要太过耿直,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要分得清大小王,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