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何会选择帮助朱元璋?他起到了多大的影响?-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刘伯温,号称帝王师,那意思就是大可以说谁得刘伯温,谁就能得天下。朱元璋,一个在苦难中浸泡,内心无比强大的帝王。历史的真相是,朱元璋带着一批谋臣武将,凭着自己的坚毅果敢,知人善任在群雄并起的元末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可是,如果没有刘伯温,朱元璋还能建立明朝吗。这可以从他们的故事的开头说起。

  刘伯温在没有遇到朱元璋之前,是一个在文坛上非常有名,但在政治上非常落魄的人,他身为元朝进士,有着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还眼睁睁的看着国家一步步的陷入危局,自己使不上半分力气。朱元璋在没遇到刘伯温之前,是有着坎坷经历,艰难经营的造反派。但非常迷茫,对建立自己帝国这种事情只是懵懂的愿望。

image.png

  朱元璋的部队终于打到了刘伯温的家门口,刘伯温无动于衷,这种事与他好像也没有多大关系,他那个时候就是一个赋闲在家的元朝官员。也是一个在家乡写书的读书人。对哪支造反派占领了自己的家乡,他其实是超然物外的。可有人向朱元璋举荐了他,朱元璋当时的反应是,这个人我好像听说过。

  刘伯温接到邀请时的反应是,不去。这出了名的帝相之会没有产生隆中对的传奇,也没有留下姜太公钓鱼的歇后语,而是只有世俗的陌然。这个时候,忙乎的是那些请刘伯温的人。

  朱元璋冷漠的理由是不了解,刘伯温拒绝的理由就复杂了,他现在可是元朝的官员,尽管以他的睿智他早就知道元朝已到了强弩之末,可是,要他背叛元朝,去敌方工作,他想也没想过。可随着邀请的持续,他开始想了,其实刘伯温一直是一个极强的功业心的人,儒学于他可能是博学之中的一支,可也是最深入骨髓的一支,儒家的经世思想他从来就不可能放弃。在元朝这么多年的抑郁挫折加上年老也不能消磨。

image.png

  终于见面了,朱元璋把刘伯温当做一般的读书人,而刘伯温没把朱元璋当什么,他在观察,然后再定论。其实第一次没什么可说的,双方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都没有。可是第二次,朱让刘作了一首令其极其满意的一首诗作,第三次,刘伯温更是向其进献了二九之谋策。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用刮目相看这个词是不够的,应该用惊喜或者狂喜才可以。

  如果那首诗只是展现了刘伯温不同于一般读书人,那十八策就是把朱元璋那懵懂的野心具体化,实践化,执行化。可以说朱元璋以后的平定天下的路都是按照十八策里面走的。如果没有刘伯温,朱元璋也许还是会建立明朝,只是不可能有那么顺利,因为,刘伯温给的是战略性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