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割据,为何不用推恩令呢?-趣历史网
自古以来,中央与地方就存在着权力上的矛盾。中央想加强中央集权,而地方则想扩大自身权利。当二者不可调和时,中央便会采取手段制裁地方,比如历朝历代的削藩。 ..
自古以来,中央与地方就存在着权力上的矛盾。中央想加强中央集权,而地方则想扩大自身权利。当二者不可调和时,中央便会采取手段制裁地方,比如历朝历代的削藩。 当然,削藩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有人成功,从此国泰民安。有人失败,成为刀下亡魂。而西汉时期汉武帝的推恩令,无疑是一种很高明的手段。它兵不血刃,便削弱了藩王的权力。很多人要问了:“唐末藩镇割据,唐朝皇帝为何不模仿汉武帝进行削藩呢?”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唐朝中央权力过于弱小,无法推行“推恩令”。
汉武帝的“推恩令”虽然效果不错,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施展政策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他老爹汉景帝已经平定了七国之乱,将藩王中的刺头给拔掉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还有一些不听话的藩王,但已经无法左右形势。如果将汉武帝放在汉景帝时期,他的推恩令同样推行不下去。因为当时的藩王人多钱多,根本没有必要听皇帝的。
而唐朝的中央政府则面临着同样的困局。自从安史之乱开始后,唐朝的皇帝们便像个孤儿似的到处流浪,如果没有郭子仪等将领力挽狂澜,恐怕天下早已换了主人。虽然老李家重新夺回了江山,但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为了讨伐叛镇,皇帝只好重用一些手下的大将。这些地方大将在有人有权后,便割据一方,即使朝廷诏令传来,也可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中央权力越来越小。皇帝的命令,藩镇将领们也只是选择性执行。
其次,唐朝节度使与汉朝藩王继承制度不同。
汉朝的藩王,绝大多数都是刘氏宗亲。在地方藩王死后,继承位置的,多半是其长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除藩王长子外的其他儿子也有继承权,这些非嫡系王子自然举双手赞成。这样一来,汉武帝便有了“群众基础”,从内部分化他们。 但唐朝的节度使却不是世袭的,前任离职或者去世后,朝廷会派其他人接管其地盘。所以实行推恩令,并无法打动藩将子孙。
最后,朝廷征兵制度的变化,给了藩镇节度使底气。
在唐朝前期,朝廷实行的是府兵制。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但唐玄宗却废除了府兵制,改为了募兵制。募兵制一出,藩镇节度使招募的士兵只效忠于他一个人,对中央朝廷无感。而地方的财政也被节度使截留,用于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朝廷无兵,或者只有少量的兵力,地方节度使又岂会把皇帝放在眼里?所以别说节度使,到了后期,甚至连太监都可以随意废立皇帝。因此,“推恩令”在唐末并没有施展的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古以来,中央与地方就存在着权力上的矛盾。中央想加强中央集权,而地方则想扩大自身权利。当二者不可调和时,中央便会采取手段制裁地方,比如历朝历代的削藩。 ..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
对唐代藩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藩镇割据问题严重,原因是因为代宗德宗二帝纵容吗? 唐代中期时,边境和许多重要地区设..
对唐代藩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时期的藩镇问题如此严重,唐代为什么不参考汉朝削藩?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的一种削藩政..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从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末,一百多年里藩镇割据与唐政府相对峙着。大部分的时间内,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很多文人士子竞趋于藩镇使府弄个一官..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统一与分裂的现象是极其引人注目的政治过程。连说书人的口头语也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将“分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