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高中状元之后 状元能授予多大官职-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古代状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高中状元一般能授予多大官职?状元是不是比其他进士官职高?

  过去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是读过书的“士”,士农工商简单的四个字就像一条锁链限制着市民上升的道路。唯有通过读书,进入仕途,走上官场,才能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万般皆下品,只有通过读书科举才能步步升高。

  许多人将过去的科举考试与现在的高考制度相等同,其实不然,科举考试更像现在公务员考试和高考共同结合而生。我们习惯将现在高考各级的第一名都称为状元。

  但在封建朝代,从宋代科举真正定制开始,每三年全国才能出一个状元。那么考中了状元一般能授予多大官职呢?是否会因为其特殊而高于其他进士出身的同年呢?

image.png

  01科举之路,“卷王”世界

  还是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科举制度吧,可能这样才会对“状元”这个词了解的更为深刻。这不仅仅是一个进士第一,更是一群读书人十年“内卷”无人问,一朝登科全国知的心路和行路。

  最开始是没有科举的,皇帝需要的人才层次高了、需要的人才多了,于是就有了科举!从上古时期禅让制开始,科举就开始有了一丝雏形。这时“科举”是自上而下、以“名”为本的。君主考察一个人的名气和德行,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递下去。

  到了两汉魏晋时期,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日渐增长,他们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不是朝堂之上逐渐腐朽或者只顾自己利益的氏族。于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在最开始这两项制度有效的为这一时期的统治阶级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在后来,由于运行制度的人之间固化,家族把控住了选才的路径,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制度也就随之没落。

  到了隋唐两宋,科举制度才被正式的建立和完善,寒门学子也才真正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隋朝时期开设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朝廷所需要的人才,考试内容类似于现在的申论和策论,主要是人们对时务政策的看法。

  到了唐代,科举中增加了武举,考试内容增加了写文章、写诗作赋等等,甚至要当上状元还需要一幅卓越的面容,这对外貌一般的人实在不友好。

image.png

  两宋时期,科举考试时增加了糊名制,更好地体现出公平。并且在考试上有了八股的雏形,增添了对儒家经典内容的解释和论述。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学子需要从小进入私塾或者家学苦读,历经乡试、会试,在三年之中不停的学习,最终才能参加殿试。

  虽然在这里我们能够轻描淡写的谈论古代科举的考试制度,但是却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时光发展才有了最终的科举制。过去的学子在没有电灯的房中熬夜苦读,十年寒窗,“卷”于儒家之典籍,最后在一间小屋子中总论国事,笔谈四书,科举之路上的每一个人,可以说都是走在“内卷”的世界之中。

  所以每一位真正凭借实力考上状元的学子都值得我们的一份尊重,虽然在过去近千年中出现的状元良莠不齐,但是这项制度却是每一位学子由感恩铭记的。每当殿试结束,龙门放榜之时,学子名传天下之日。

  02金榜题名,翰林编撰

  而在考完殿试之后,更紧张刺激的就是“加官进爵”的环节了。多年来的苦读终究是在今日得见到世间的光明,每一位学子都期待者能够有一个好的前途。但是大家也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进士与进士也是有差别的,就像状元,他的出路就比其他进士好太多了。

image.png

  一般考中进士之后,就说明一个学子的努力没有白费。正常的士子如果没有被皇帝特殊恩宠或者是家室显贵,一般就会被外派出京,到全国各地的县中历任官职,被赐予一个县一把手或者二把手的官职。比如苏轼,宋仁宗时期的进士第二名,历任凤翔通判,就是一名二把手。

  而进士一甲前三名呢?从状元、榜眼、探花这三者来说又各有不同。首先说一下探花。大部分探花绝对是历代进士中最帅的一个,探花郎也是最容易被大臣家中的小姐看上的一位,一般会被选入翰林院做一个编撰。

  如果用现在的学历制度比较,就相当于博士,三年期满出来之后就是“博士后出站”了,官职是七品。而榜眼也与他差不多,这两者到没有多大差别。

  03天子近臣,预备宰相

  状元是其中最显眼、璀璨的。状元一开始授官就是从六品翰林编撰,虽然只比后两名高了一个等级,但如果不考虑身份背景,至少需要两到三年,进士才有升官的机会。并且状元有着更多接近天子的机会,有着更多的“一步登天”的良机。

image.png

  而进士的其他人员被分配到各个地区为官,虽然表面上拥有了实际的权力,但是俗话说“京官大三级”,京城的进士一甲有着天然的政治优势和背景,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

  地方官虽然说也是“一方父母”,但是,如果你的个人实际理政治国的能力不够,就很少有入京述职、被皇帝升官的机会。一辈子也就是一个七品芝麻官。

  状元作为天子近臣,每天与皇帝见面,帮助皇帝记录日常之事,见识京城中的高官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耳濡目染之间就有了印象,虽说缺乏实践,但是却胜在对国家大局观的认识,这是其他进士都比不了的。

  虽然开始也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员,相比其他进士也少了三年升官机会,但是每一任宰相或者是内阁首辅大多是翰林院出身的状元。因此,状元可以说是国家的预备宰相,未来的一品大员!

image.png

  04结语

  所以说,在古代如果你能考中状元,就能够比其他进士少走许多年的路,比地方官员更容易名列三公九卿之中,立于朝堂内阁之上,但这也代表着你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比别人更“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