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如何评价高阳公主?-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高阳公主(?―653年),本姓李氏,名字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生母不详。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恃宠娇纵。行为不检,与《大唐西域记》执笔人辩机私通。唐太宗大怒,腰斩辩机,废杀奴婢数十人。公主非常怨恨,以至于太宗驾崩的时候,没有哀容。永徽四年(653年),公主欲夺房遗直所继的梁国公爵位,诬告房遗直冒犯无礼。李治令长孙无忌彻查,发现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被赐自尽。 显庆五年(658年),追封合浦公主。

  人物争议

  辩机迷案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高阳公主和《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高僧辩机的风月案,成为其遭受世人诟病的最大罪名:起因是与房遗直争嗣,直接导致高阳公主和唐太宗疏远。在这个时候御史又发现高阳公主和高僧辩机私情物证宝枕。太宗才知道高阳公主与和尚淫乱,于是震怒下旨赐死辩机,杀奴婢十余 。在《资治通鉴》中故事更加完善丰满,赐死又改为腰斩。从宋朝仁宗以后,高阳公主和辩机的不伦之恋成为铁板钉钉的正史,也是高阳公主化为淫荡史料形象的开始。

  整个史料描述详细,似乎证据确凿。然而后代研究者发现,此史料前后矛盾,迷雾重重。首先较早成书的《旧唐书》根本没有提及此事,宋太宗朝李昉撰写的《太平御览》中亦未高阳公主和辩机事,不知《新唐书》看到何种史料将此事编入史书。因为《新唐书》成书于宋仁宗时期,又因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故而这段史料来源较为可疑。

image.png

  其次,《新唐书》中记载的高阳公主与太宗因此事父女失和,与《旧唐书》中记载矛盾较大。《旧唐书》记载在房玄龄病重的时候,尚通过高阳公主对太宗上表,可见至少在唐太宗驾崩前,对高阳公主尚正常,公主没有任何失宠的迹象。当时房玄龄一直在宫中治病,如果高阳公主已经因此事被太宗疏远,那么太宗是不太可能这样语重心长、心平气和地和她对话而被起居郎记载。此事在永徽三年立的房玄龄墓碑上作为荣耀雕刻示人,可见至少在房玄龄死后近四年内高阳公主“丑行”暴露可能性较小,否则高阳公主断难顺利晋封长公主并刻上碑文。

  再次,高阳公主和辩机事发地点与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 。辩机的草庐在高阳公主封地,因公主打猎与之相遇,两者遂发生苟且之事。而事实上隋唐时僧侣管理十分严格,进出寺庙都有登记,无缘无故离寺不归不被允许,因此辩机的行为在当时实为违法,不可能多日不归而不被发现惩戒;何况辩机后来被选为玄奘的译经大德,实为当时佛教界翘楚,更不可能无视严厉的寺庙管理制度随便出入而无人关注不加追责。

  最后,许敬宗为《瑜伽师地论》所作后序 ,乃唐太宗过目钦定,其文字肯定要考虑到太宗当时和之后的想法。如果辩机真与高阳公主有染,许敬宗必会知道,更不会在此文里详细提到辩机。而在《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玄奘传》中提及另一名大德道宣追怀往事,对辩机耿耿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必须要说的是,“律宗”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道宣是“律宗”的创始人,却对辩机多有怀念,实在是与辩机“破戒”的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让人不得不怀疑辩机之死是否另有缘由。

  事实上,高阳公主和辩机两者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十岁以上。加之房家关系错综复杂,高阳公主如果确有数年此等行径,那么作为婆婆的卢氏,作为姑嫂的韩王妃,作为弟弟的房遗则等都不会对其放任自流,任何一人都可以直接将实情上报太宗知晓。

  相比较这种让后人津津乐道的风月案,终贞观、永徽两朝,真正具有足够杀伤力的罪名其实是史书里并未大肆描写的短短一句话:高阳公主让掖庭令陈玄运在禁宫之内伺候她向鬼神祈福问祥,并且推演星宿的排位 。而此种行巫蛊、窥天象的举动,在千年前的社会,不啻于谋大逆的同义词,而这恐怕才是日后高阳公主被赐死的真正原因之一。然而尽管后来研究者对此事提出种种考证质疑,仍需进一步的证据才能重新定位《新唐书》里高阳公主的形象。

image.png

  谋反疑团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新皇帝李治登基。史书中特别提及,高宗即位后,曾专程亲自拜访过高阳公主的府邸,意在怀柔。然而,永徽四年(653年),史载高阳公主骄纵,擅自谋求罢黜房遗直的爵位而夺之,于是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被长孙无忌彻查而诱发房遗爱参与荆王李元景谋反案发,房家遭受灭顶之灾。

  对于这次皇室谋反案历来众说纷纭,结论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与长孙无忌元老势力较量后失利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宗室势力想推举新人取代李治而遭到政治清洗,也有人认为是房遗爱参与魏王党谋反遭到诛杀等等。总之这次皇室清洗案涉及的人数众多,皇室勋贵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夫妇、巴陵公主夫妇等均被赐死,房玄龄家族几乎被清洗殆尽。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以及九江公主驸马执失思力也牵涉其中,一时成为永徽年间的大案载入史册。高阳公主夫妇诸子流放岭南,根据其他资料显示高阳公主夫妇共有四子,家族覆灭后二代孙房沼,监察御史;三代孙房绛;四代孙房晦、房勋;五代孙房凝(字玄俭,晦子,郢州刺史,著有《支谟墓志》)、克让(凝子,光州剌史);六代孙房邺(邺,字正封,作有《少华山佑顺侯碑颂》)、房复,各人事迹留存较少。

  房遗则无后,长子房遗直,受二弟的牵连贬为铜陵尉之后,举家迁往任上,遂在铜陵传嗣。房遗直身后四世之内,子孙皆已失考,据传世代均有在九华山入寺为僧者:五世孙名叫房阶,中唐时期做过大理司直;房阶的儿子名叫房鲁,字咏归;房鲁有个儿子名叫房重,字慕,曾任武功尉;房重有个儿子名叫房谔,曾任大理寺评事;房谔有四子,乃是房从约、房从绎、房从绚、房从绾。房遗直一支至今有后,均以铜陵为祖业,是为房玄龄之嫡脉薪传。

  人物评价

  高阳公主因与高僧辩机交往甚密败露,及参与永徽四年(653年)皇室谋反案被赐死,成为唐太宗诸位公主最有名的一位。但是这两桩疑案历经千年早已面目全非,其中细节至今仍引发不断争议,从而为高阳公主的真实面貌笼罩上层层迷雾。我们只有不断研究,取其信者择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