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政权基本都是曹操打下来的 曹操为何要亲自参加-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曹操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打仗总爱亲征,既是因为其能力极强,也是为了全面掌握军权。

  对于魏蜀吴三国的创建者,大家往往把曹操的个人能力放在第一位,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曹操的江山基本上都是自己亲手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在曹魏政权建立过程中,曹操几乎参与了其所有的重大战役。兖州破黄巾、濮阳战吕布、徐州之战、官渡之战、讨伐二袁、平定西凉等等,这些战役中都缺不了曹操的身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要亲自参加如此多的战役?

image.png

  一、指挥能力极强

  首先是曹操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的用兵水准绝对属于超一流。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后,中原大地群雄并起,然而曹操却能够在群狼环伺的局面中逐一击败各路对手,平袁术、灭袁绍、逐刘备、擒吕布,十余年间便使北方回归统一,可见其用兵能力之强。

  其次,曹操用兵能力极为全面。无论是战役全盘的操控,具体战术的设置,三军交锋的临场指挥,曹操几乎全部精通全盘掌握。这样一个全面的军事人才,他不把自己放在战场上还能放在哪里?

  既然指挥用兵是曹操的绝对强项,而军事交锋更是那个时代事关诸侯生死存亡的大事,曹操当然更愿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把方向盘交给别人,所以在关键性战役的交锋之中,曹操必然要亲自出场!

image.png

  二、在曹魏政权发展的不同阶段,曹操在军事层面扮演的角色不同

  一是创业之初只能自己上手。在曹操创业之初,依然处于一种兵微将寡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像打仗这样的大事,曹操当然只能够亲力亲为。这是现实条件的局限,就像所有的创业者一开始那样,曹操必须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自己的事业。

  二是创业中期的“关键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政权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曹操从原先的兵微将寡逐渐的变成了兵多将广。但是在这一时期,他依然没有退出战场,而是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因为从曹营内部将领的素质来看,将才虽然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操盘全局的帅才还是只有他曹操一个。此时的曹仁、乐进、张辽等人还远没有达到后期独当一面的程度,所以类似于官渡之战这样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战役依旧还是曹操来主持大局!

  三是创业后期的中流砥柱。到了曹操晚年,此时的曹魏政权已经根基扎实,曹仁、张辽、张郃、夏侯渊等将领都已经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而此时的曹操因为年老体衰,便极少出现在战场之上,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坐镇邺城督导全局。哪怕是当初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曹魏全线震动的情况下,曹操依旧没有亲临一线,由此可见其了解自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对于在前线的曹仁、徐晃等将领的能力也已经有底了。

  综合上述几点,我们会发现曹操也并非完全的亲临一线,而是在不同的时期针对曹魏政权的实际状况,始终在军事层面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

image.png

  三、亲手打造曹魏武装

  最后,我们要谈的是曹操对于曹魏武装力量的打造,这才是他为什么总是出现在一线作战的关键原因:

  一是掌握军权就是掌握了核心权力。乱世之中,有枪就是草头王,只有把“枪杆子”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才对曹魏集团有着绝对的控制能力。要掌握军权,可不是手中有个“虎符印信”那么简单,还需要和各级官兵长期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关键时刻才能驭如臂使!

  二是大军需要一个核心才能形成战斗力。曹操的大军成分十分复杂,既有自己花钱募集的乡勇,也有剿灭黄巾收编的“青州兵”,还有李典、乐进前来投效时带来的私人武装,此外还有征战各路诸侯收降的人马。如此鱼龙混杂的队伍,若不能整合只能是一盘散沙,唯一能镇得住场子的只有他曹孟德,所以曹操这个核心自然要长时间的和大军联系在一起。

image.png

  三是将曹魏武装彻底私有化。从曹操去世之后曹魏政权的一系列走向来看,曹氏历经三代都是一家独大之局。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在于,大军绝对忠诚于曹氏。曹魏的武装从一开始便是曹操亲手所建立,各类人事安排及兵力部署都是以曹操的意志为主导,所以这支大军也几乎成了曹操的私有武装。继曹操之后,曹丕和曹睿之所以能坐稳江山,其最根本的原因也在这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风云人物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