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军工业居亚洲首位 清朝最后为何还是灭亡了-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清代军工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末年军工业竟然居于世界前列,然而没能保住王朝统治。

  如果说清代末期的军工业居于亚洲顶尖、世界前列,肯定大部分人觉得是个玩笑!

  其实晚清的军工实力并非我们想当然地孱弱。举几个事实:在全国有兵工厂达四十多个,拥有东亚最大的兵工厂,舰队实力居亚洲第一,军工综合水平居亚洲首位。

image.png

  那么问题来了:军工水平为什么竟然这么厉害?为什么还落后挨打、战败,很快就覆亡呢?

  01晚清时期的军工业水平之高

  伴随着鸦片战争,清代遭到列强入侵,进而割地、赔款,主权一步步地丧失。于是,清代统治者痛定思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以图强生存。

  列强的坚船利炮给清廷留下了深刻噩梦,于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军事自强成为重点。向西方列强学习制造先进枪炮,开设军工厂,则是这场军事改革的核心。

  从太平天国战争尾期至清王朝1912年覆亡的约五十年间,全国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44个兵工厂,其中大半建于19世纪末期。几乎是以平均近一年时间建成一家的惊人速度,大干快上。

  这些兵工厂大多具有一定规模,例如著名的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湖北枪炮厂等。

  晚清发展军工业,走的是“购买--仿造--尝试自主研发制造”的路线,成就耀眼。

  在这期间,除了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容闳等为代表的洋务派的积极推动之外,科学家徐寿、徐建寅父子以及一批工匠,在设计、制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清启蒙思想家郑观应说过:

  中国自设立制造局,风气一开,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

  短短几十年,晚清从直接采购西方先进机器设备、聘请西方技师、管理人员,到最后中国人掌握了许多军工研发生产技术、管理水平。

  并且紧跟世界先进水平,一部分产品相当精良,令西方惊奇。

  例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晚清规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军工厂,在同治年间就成为东亚最大的兵工厂。

  1867年时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可以制造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林明敦”军用步枪。1891年自主创新改制成“快利枪”,坚巧灵捷。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来发展造船,仅六年间就造船136艘,还为美国订单制造了四艘万吨轮船。建成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制船身)、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还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

image.png

  金陵机器局,仿制成功美式加特林机关炮(即十门连珠格林炮)、德国克鲁森式37毫米2磅子后膛炮、美式诺登飞多管排列机枪(即四门神机连珠炮)、马克沁单管机枪(即赛电枪)、制造出中国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口径37mm、2磅后装线膛)。

  湖北枪炮厂,设备是当时全国兵工厂中最新式的,主要设备购自德国,可制造连珠毛瑟枪(口径为7.9毫米)、克虏伯山炮、丹玛新式79机关枪等。

  天津机器局,是北方最大的兵工厂,生产黑色火药、林明敦枪、前膛炮弹、后膛镀铅来福炮弹、各式水雷等,还于1880年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潜水艇及第一套舟桥。

  福州船政局,承造海军舰船、水上飞机,是当时最重要的舰船工业基地、舰队编练基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晚清的军工业,发展较快,生产规模相当庞大,门类齐全,技术水平较高。

  晚清的军工产品派上用场了吗?

  洋务运动使得清代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军工产品被陆续分配、武装到各地大军。至19世纪80年代,清军的装备已有了明显提高。

  在平定捻军起义等内乱、抵抗外国列强侵略方面,它们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否则满清会垮台更快。

image.png

  02军工业居于世界前列的晚清为何会战败、速亡?

  与晚清耀眼的军工业不相称的是,清军屡战多败,屡失国土和主权。

  1884年8月,法国舰队攻入马尾,福建海军全军覆没。尤其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的北洋舰队全面溃败。

  这个极大讽刺性的耻辱事件,使大清军工的光环掉落,也宣告了晚清“自强运动”的最终失败,被打回原形。

  继而,列强鉴于清代已无力自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image.png

  为什么会有如此落差如过山车的现象?

  其一,晚清的军工业虽有较大规模,但是总体产量有限,而且成本高昂。除了某些产品居于世界前列之外,很多产品的品质不够精良。

  就拿晚清军工业的“头牌”江南制造局来说,产品的总体品质并不好,枪炮质量不高,轮船速度不快、耗燃料高。而且生产原料几乎全靠进口,加之贪腐,使得生产成本和价格高昂。

  例如江南制造局的一支步枪的成本为17.4两白银,而外国同款产品的成本仅约10两白银。

  国产货的售价奇高,而且质量远不如进口货。因而连李鸿章的淮军也拒绝采购,继续进口价廉物美的洋枪洋炮。由此也引发了“直接买船还是自己造船”的朝堂之争。

  至于国货的产量,李鸿章曾在奏折里明言:“遇有战事,十年之蓄,不够数月之需”。

  其二,晚清的军工业在体制上存在浓厚的封建衙门习气。

  1898年,英国人贝思福爵士参观了晚清的一些兵工厂后认为,创办者视所创办局厂为本集团所有,局务、生产一手包揽,并且互相拆台,各自为政,把军工企业当作争权夺利的资本,长期控制。

  有识之士也由此发问: "若照今日各省各办之情形,不过便各督抚之私图,于国家何益哉?"。

  晚清制造局的人员薪水较高,吸引了很多官员安排关系户,甚至坐领干薪。以致冗员增多,运营管理成本大增。

  而且浪费、贪腐严重,申购物资浮滥。例如德国克虏伯进入中国不久,就学会了在合同金中划出专门比例送回扣给清代官员。

image.png

  其三,军工业经费紧张。

  晚清内忧外患重重,国力孱弱,财政状况千疮百孔。但是为了维护统治,就不得不咬牙花费大血本发展军工业。

  发展军工业的经费来路五花八门,除了清廷拨付专款之外,还来自于湘军、淮军的军费,抽取海关关税,临时挪用其它款项拨付,在当地筹款,官绅、盐商捐造等等。

  这些费用毕竟有限,以致于兵工厂经常无米下炊,生产、改造、增建扩张因难重重。

  例如福州船政局为知道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在船坞附近设立马尾海军造币厂,开办造币业务。

  很多兵工厂举步维艰,机器设备年久锈烂,中途停产、停办。

image.png

  显然,晚清的军工业积弊难返,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因素综合造成的。即使有一部分居于世界前列的产品,也难以挽救晚清的衰败颓势。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军事实力迅速提升,进而击溃大清北洋舰队、参与瓜分中国,就是个反面折射事例。

  虽然晚清的"自强运动"、军工业进程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它打破了闭关自守的状态,以引进先进技术为富国强兵的手段,推动和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军事及民族工业的发展,并且造福后世,历史影响深远。

  例如湖北枪炮厂改良后的德国1888年式5响毛瑟枪,便是著名的"汉阳造",到抗日战争时期依然是中国陆军的主力武器。

image.png

  福州船政局在民国时期隶属海军部,承担海军舰船修造、飞机制造等,成为中国最早的军事航空工业机构。

  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后来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经过不断扩充发展,归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