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默契的君臣合作关系:商鞅从魏国来帮助秦孝公-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孝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商鞅从魏国而来,从此开启了史上最默契的君臣合作关系,一个在前方冲锋陷阵,一个在后方为其铺平道路。

  其实最好的关系信任度也是从零开始,虽说孝公是一国之君,在商鞅看来他们是平等的,孝公求贤以图东出天下,商鞅求君以实现自己平生的抱负。

  商鞅接到求贤令没有急于来见孝公而是在秦国民间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充分了解了秦国的风土人情,最后来到了孝公最信任的大臣景监的府第,轻而易举说服了景监,于是在景监的引荐下,来到孝公处面试。

image.png

  其实这次面试是相互的,孝公要看商鞅是否真如景监所讲有能使秦国强大起来的能耐,商鞅也要看孝公是否是自己所要寻找的真正有抱负的明君,于是孝公以观看的姿态商鞅以试探的言语开始了第一回合的面试。

  商鞅一开口就大讲尧舜的治国之道,也就是说了一大通“仁治”,这显然和不对秦孝公的胃口,毕竟礼崩乐坏的战国,尧舜的治国之道,早已无法强大国家了。面试以孝公大失所望匆匆结束。

  第二回合,在景监的要求下孝公愿意再给商鞅一次机会,商鞅这次以“王道”营销孝公,商鞅侃侃而谈孝公昏昏欲睡,结果不欢而散。

  第三回合商鞅软磨硬泡要求景监再带他见一次孝公,声称这次一定能让孝公接受自己,景监无奈,权且死马当活马医,再一次厚着脸皮见孝公,孝公不好驳了景监的面子,毕竟景监是为数不多坚定支持自己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于是面试再次开始。

  这次商鞅上来直接谈霸道治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正中孝公心怀,两人这次一拍即合,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畅谈三天三夜。

  商鞅很快被委任为秦国大良造,于是乎,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正式拉开了序幕。

  变法就是改革,改革就要动一部分老世族的奶酪,商鞅大刀阔斧推行变法,孝公也没闲着,在幕后坚定不移的支持信任商鞅并为变法清除障碍,渭水河畔商鞅一日诛杀七百余名触犯新法之人,孝公没有出面干预,没有干预就是认可。世子犯法,商鞅照办不误(世子年幼,办了世子老师),孝公没说一句话。

  俗话说法不责众,商鞅大开杀戒惹恼了某民间“慈善”集团,集团企图暗杀商鞅阻止秦国变法,孝公深入虎穴与集团首领大谈秦自变法以来的诸多变化:国家富了,人口增加,军队强大,现在的秦国是路不拾遗,国无盗贼,粮仓充足。最后孝公还邀请首领派人到秦国考察,若所言不实,任凭处置。

image.png

  孝公成功地凭着胆气和个人魅力把一场灾难消弭于无形之中。

  正是有了孝公的支持,商鞅才能心无旁骛放开手脚变法图强。

  没有商鞅可能就没有秦的统一天下,没有孝公也就没有商鞅变法,商鞅可能也就一生郁郁不得志最后老死在那里也是未知,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家商鞅在魏国,公叔痤临死推荐给魏惠王,奈何魏王有眼不识金镶玉,根本不用商鞅,让人才外流。

  孝公商鞅互相成就,共同使秦国逐渐富强,为秦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文史百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