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创造了宣王中兴,为何后来将西周推向灭亡?-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周宣王即位后,为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局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不过,宣王中兴为时并不长,到了宣王晚年,国势又走下坡路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王朝中晚期所面临的局面可以归纳为内忧外患,造成这种内忧外患的根本性原因我们先不谈,因为在西周一代,根本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所谓的宣王中兴时所解决的,与其说是根本性的问题,不如说是由这种根本性问题引起的内忧外患等表面症状。当时的外患,主要指的是西北地区的玁狁等少数部落对西周王朝核心统治地区——关中平原的骚扰,周宣王继位后,为了重新恢复西北边疆地区的防卫体系,重新巩固关中平原的统治安全,对外发动了几次大的战争。首先是宣王三年,大夫秦仲奉宣王之命伐西戎,秦部族当时生活在渭水上游的今甘肃天水一带,所以这次进攻可能是对玁狁的一次侧面进攻。

image.png

  宣王的前期革除厉王暴政,确实是有过短暂的中兴。其实这种中兴只能说是一种回光返照,谈不上是什么力挽狂澜的大的革新。只能说是厉王已经把西周作践得太不像话了,宣王没有厉王那么不堪而已。不管中兴也好,回光返照也好,这段时间确实不长,昙花一现。宣王后期战乱连连,并不是因为宣王开疆拓土,也没有《诗经》里描与得那么英明神武,而是四面受敌、不得不四处支应。

image.png

  周宣王二十三年的殷见大典后,因为“不藉于千亩”改革的后遗症,周王室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对于西周的底层农民,“不藉于千亩”前后,自身的生活已是大相径庭。改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短期的兴奋剂;兴奋剂药效过了后,他们反而陷入了更为残酷的贫困陷阱。改革之前,“乡公社”成员都拥有极高的政治权利,当“国大询于众庶”时,公社成员们都可以到王庭公开发表见解,所谓的“询国危”、“询国迁”、“询国难”。 “乡公社”成员还可以“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如果哪位官长行为不端、玩忽职守或贪污受贿,“乡民”们还能开个“批斗”大会,把他们批倒批臭之后,再赶下台来。公元前841年,“乡民”们愤怒之下,甚至还将不可一世的周厉王给拿下马来!

image.png

  周宣王在召公家里成长十四年,召公肯定是严格要求,要吸取他父亲周厉王的教训,要像先祖文王、武王那样治理国家,希望他以后做个好天子。大家都担心他长歪了,成不了才,所以要求严格,这势必对小孩的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他登基后,开始也能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就像学生做给老师看一样。但是时间长了,羽翼丰满了,逆反心理就越来越重了。等老一辈的召公,周公不在了,还做给谁看,于是本性就暴露了,干什么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所以周宣王前半生和后半生截然相反,就可以理解了。西周由中兴又变得衰落,原因就在这里。可见不管上至天子,下到百姓。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