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东京保卫战的失败是必然?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北宋末期,以李纲、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东京的重要战争,最后以宋王朝失败告终。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宋末,东京保卫战中宋方失利与北宋战前动员失败有很大关系。禁军缺乏军事训练,战斗力下降;动员城内外百姓防御,由于百姓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有限;在危急形势下,政府不能够稳定民心、军心,导致城内混乱,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

  一、背景

  北宋和金朝联合灭辽之后导致宋金两国直接对峙,于是在辽国灭亡之后,金朝直接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北宋。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冬,金朝兵分两路,分别从平州、云中出发南下,“金人败盟,分兵两道入寇。 其一以戎子斡离不为帅,寇燕山……其一以国相粘罕为帅,寇河东”。

  宋徽宗在听闻金军南下的消息后,最先做出的反应就是“始遣李邺借给事中奉使讲和,降诏罪已,召天下勤王之师”,宋徽宗先是意图讲和,而非积极备战。自北宋宋神宗时期起,全国的兵力部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扭转了内外相制的局面,京师的驻军数量只维持在十万人左右,为宋太宗以来最低点。

image.pngimage.png

  二、作战过程

  为了抵御金军,动员各地的军队勤王是必然的选择。李纲作为当时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上奏说:“天下城池,岂复有如都城者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所在,舍此欲何之若能激励将士,慰安民心,与之固守,岂有不可守之理……今日之计,莫若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李纲劝宋徽宗亲自激励将士,为了动员禁军坚定守城之心,“余与吴敏撰数十语,叙金人犯顺、欲危宗社,决策固守、各令勉励之意,俾阁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须臾,六军皆感泣流涕。于是固守之议始决。”通过一番政治鼓动,激发守城将士的抗金情绪,将士们守城的决心已经被树立起来了。李纲也被授权主持开封的防御工作。

  为了激励将士们作战,朝廷专门下诏:“诏今来团结军兵捍御贼马,如立到功效并当不用常例持加恩赏多,出文榜晓示军兵。”用高出常例的军赏来动员将士。北宋从立国时起就面临着他国的侵扰,统治者相当重视开封城防的建设,因此开封城防设施做得较为完善,城墙上也建立了仓库,专门存放用于守城的器械,这些装备在战时就作为重要的军资。

  守城器具、粮食很快就准备齐全,靖康元年(1126)正月“自五日至八日,治防守之具粗毕”,相关的战略物资在不断积累下,李纲仅用了两三日的时间就做好了守城的准备。此时为了准备守城,朝廷对民间百姓也做了多方面的动员。

  由于开封城内兵员数量不足,朝廷不断发榜以招募勇敢,动员百姓参战。如正月四日“募敢勇死先锋效命小榜”;正月五日又有“亲征行营使司榜招募人”。为给将士准备粮草,朝廷不断向百姓买或鼓励百姓捐献钱粮。

  宣和七年十二月,朝廷就令诸路转运使“于淮浙沿流州军,高价籴谷”,“高价买斛斗,应粟米、大麦、黑豆皆可充数”。靖康元年正月,就有百姓应诏,“于是戚里势贵之家,亦自备钱米募助国”。这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廷强制从民间征收百姓的粮食以供军需,“强括民财以数百万计”,虽然供应了军需,但也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压力。

  面对金军的攻势,北宋将士并没有退缩,“自卯至未申间,杀贼数千。贼知守城有备,不可以攻”,于是双方开始进行谈判。此时,各地的勤王部队间接到达,到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七日“诸路勤王兵号二十万到京师,人心稍定”,集中在开封附近的军队已经有二十多万人。

  反观金朝军队,“金人之兵,张大其势,然探得其实,不过六万人,又大半皆契丹、渤海杂种,其精兵不过三万人”。加上另一支金军久太原不下,导致开封城外的金军孤立无援。金军鉴于此时的形势,在北宋许诺割给金朝三镇的情况下,于二月三日撤离开封城下。

image.png

  《虎钤经》认为“外有援兵,一可守也;人士劲勇,刍粟丰备,二可守也;城池完固,民人富庶,三可守也。”从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来说,外有各地勤王部队,内有充足的粮草,军民士气高涨,外加李纲迅速的城防布置,为守城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防止金军再次南侵,朝廷自金军撤去之后就开始谋划。李纲认为,战争破坏了河北、河东的城防设施,应该增修城池防御金军,但是没有被采用。靖康元年四月,宋钦宗下令,朝廷各地训练士兵,准备好粮草、作战器具及一应军需物资,听从皇帝调遣。

  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军再次南侵。在攻破太原城后,立刻派五万大军守潼关,阻止西边的勤王部队。“敌以兵五万守潼关,扼西兵来路”。十一月,宋钦宗下诏:“应天下方镇郡县各率师募众勤王悍边。”但当金军第二次兵临开封城下时,并没有军队赶到开封。此时,姚友仲负责守城,他认为迅速出兵是最好的选择,但未被采纳。

  此时宋军并没有作战信心,并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安炮于封丘门外。大炮数百座,皆在门外,贼至不收,遂为金人所得,咸谓金人得攻城之具”在得知金军逼近的时候,士兵在仓惶撤退时竟然忘记将大炮撤入城内,反而使它们成为了金军的攻城武器,实在可悲。

  此外,金军还掳掠城外百姓劳役,“其间多掠吾两河之民,充数于其间,复虏近京之民,运石伐木,造攻城之具,执役者众”。金人日夜不停为进攻开封做准备,强制北宋百姓为其劳作,以节省金军营造攻城用具的时间。反观守城的宋军,姚友仲最早提出的主动出击的策略没有被采用,在金军猛烈的攻势下,姚仲友遣“敢死兵三百人血战于城下,用纯斧队斫坏洞子七所”,最终减缓了金军的进攻节奏。

  在开封被围期间,统治者开始迷信郭京的六甲神兵破敌法,命守卫城墙的士兵全部撤去,“妖人郭京用六甲法尽令守御人下城,大启宣化门,出攻金人,兵大败,京托言下城作法,引余兵遁去”。郭京出兵引发的混乱为金军入城提供了便利。守城士兵又在烧毁金军攻城器械的同时烧毁了自己的城楼。

image.pngimage.png

  金军趁乱攻入开封城,但城内百姓抗击外敌的情绪却十分高涨,多达三十万百姓领甲胄武器守卫城墙。金军在情况下,又提出议和。纵观这两场战役,同样都是守御之战,结果却不相同。从金军的进攻路线来说,两次都采取了兵分两路的进攻方式,很明显看出金军的重点是在于先围攻太原,再合围开封。

  开封城被攻破与当时的政治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本文主要从战争动员这一个方面来分析东京保卫战的失败。其一,统治者指导战争方针失误直接导致了第二次开封保卫战的失败。为了解决被金军围城的困境,统治者居然寄希望于郭京破敌的方法,并下令撤去了城防的守卫。事实证明,统治集团指挥失误是导致城破的直接原因,陈规在就曾指出:“靖康京城之难,若非人事之失,则天亦不得而为灾。”开封失守就是人事作用的结果。

  其二,开封城的军事防御能力弱,统治者过分依赖勤王部队。当李纲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结束后,提出加固城防、增强防御设施建设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城防被金军攻破,宋军失去了与金军对抗的屏障,这就导致开封城在面对金军时,只能用兵力与金军对抗。根据史料记载,靖康元年在开封驻扎的军队只有三万人。

  仅仅动员这三万兵力肯定不足以抵抗金军,因此必须动员勤王部队。金军分两路南侵,其中一大目标就是拿下太原,利用太原城来遏制陕西的勤王大军,宋朝时就有说法“京城之难,其源在于援太原之失利也”。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成功可以说是得益于勤王大军的抵达,当金军攻下太原之后,统治者仍旧过分依赖勤王大军就行不通了。而且第二次朝廷发起动员勤王军队的诏书的时间太晚,这也导致了勤王之师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外援兵力的缺失,也是导致守城失败的原因之一。

image.png

  这也显示出,战前的即时性动员的缺陷之处,即时性的动员必须考虑多种战争走向,一旦预测失误,就会影响战局。其三,对开封城内的百姓动员不充分。战前北宋军在向开封城内撤退时,没有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将大量的百姓留置在城外,从而使他们成为了金军可用的劳动力。而在城内的百姓也没有被正确的动员,陈规在《守城录》里就指出,开封作为京师,粮草、武器储备充足。

  如果动员城内的军民增修防御设施,很快就能完工,开封城则是可以守住的,“兼京城之内,军兵百姓,金银粟帛,计以亿兆之数亦莫能尽。若令竭力修作,不独添筑一城一壕,可不日而成”。但实际上,政府对城内百姓的动员状况是十分混乱的。

  “已而诏罢百姓不许上城守御,散行招募忠义之士,旗帜满城,招募者多市井游手之徒耳”。可以看出这里动员了很多游手好闲的人,他们自然不具有多大的战斗力。更严重的是这些被动员起来的百姓秩序混乱,“又值百姓搬石城上,望风走下,其守御之人与百姓、军兵互相杀戮,无一用命向前者”。处于混乱中的百姓也不可能发挥他们原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第二次开封保卫战的失败首先在于官方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错误的指导方针下,无论是动员国家的正规军还是动员民间的百姓,都没有办法有效的坚守开封城,打退金军。在开封保卫战中几乎没有出现缺粮少粮的记载,而缺粮少粮又往往是致使战争失败的一大元凶。可开封城却是在后勤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被攻破,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唏嘘。

  三、总结

  北宋末,东京保卫战中宋方失利与北宋战前动员失败有很大关系。禁军缺乏军事训练,战斗力下降;动员城内外百姓防御,由于百姓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战斗力有限;在危急形势下,政府不能够稳定民心、军心,导致城内混乱,这场战争的失败是必然的。

  战争并不是单独靠官方或民间的军事实力和物资准备,仅单独依靠某一方面,即使军队在前期取得了军事胜利,一旦进入后续作战,军队的战斗力就会下降。只有民间与官方相互配合,将动员的粮草、兵力与实际情况结合,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才是取胜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