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那么多 西汉皇帝为何比东汉皇帝出名-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对汉朝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朝有名的皇帝皆出于西汉,为什么东汉似乎总被忽视掉呢?

  东汉出名的皇帝就两个刘秀和汉献帝,甚至汉献帝的本名刘协恐怕三国迷记住的也不多,而西汉出名的皇帝就一大把了,前有开国之君刘邦,中有汉文帝、汉景帝创造的文景之治作轴承,后有汉武帝的经略雄图,即使是汉宣帝、汉元帝也能刷一下存在感。

image.png

  这两皇帝能刷存在感,一是纠正了汉武帝大费军力征伐而造成国库亏空、民怨积攒的弊端,实行休养生息之策,二是这两皇帝在位期间,北匈奴再度被重创了,陈汤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以及出名的汉宣帝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都是这个时期的。

  汉朝有名皇帝大多出于西汉,而东汉的则被忽视,主要是有几个因素导致的,首先第一个就是靠对手的烘托。西汉开国面对的对手实在太强了,即使是统治苛刻的秦王朝,其大军战斗力也相当强悍,章邯一度要覆灭了崤山、函谷关以东的起义军主力,而刘邦的对手——项羽又是千载之下的第一猛人,楚汉战争虽然只有短短四五年就结束了,但期间双方演绎出了太多精彩事迹,就是因为“故事”多,观众才爱看。读书人及一般民众都是喜欢紧张刺激的历史情节的,反而对单调沉闷、缓慢推进看不到什么变化的历史时期不怎么感兴趣。

image.png

  跟项羽打完,修建的大汉王朝又面对一个强大对手——冒顿单于建立的匈奴帝国,关键是刘邦领大军去打了,还吃了点亏,于是这伙计只能交给后代来处理,汉武帝打了之后轮到汉宣帝、汉元帝两人接手,可见征讨匈奴、解除边患对于西汉而言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差不多贯穿王朝始终。

  第二个因素,就是西汉初期正处在一个封建诸侯与郡县制交替的一个过渡阶段,没有经验可借鉴,很多问题处理不好会发展为重大麻烦。为消除异姓诸侯对皇权的威胁,刘邦、吕后直接诛杀了大功臣韩信、彭越、英布三人,这种行径不免受人指摘,之后吕后当政又引起了诸吕据权的问题,周勃、陈平一干人诛吕氏安刘,不过,异姓诸侯虽铲除,而刘姓诸侯却有异心,联合起来与中央集权展开博弈,最终爆发了七王之乱,直至汉武帝之世仍为削弱藩国而搞出了推恩令,这一系列的事件都为期间的西汉皇帝增加了很大的知名度。

  反观东汉,创立王朝当然也经历了为时不短的剧战,但精彩程度总不如秦末汉初之际,面对的对手都不是刘邦、汉武帝刘彻所面对的那样能打,东汉汉和帝期间,汉军用更少的兵力、才干不如卫霍杰出的将领也能打得了匈奴。同时东汉期间诸侯的实力都很弱,造不成什么乱子,不像西汉初的诸侯国一样几乎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正是因为东汉诸侯实力根本无法与皇权抗衡,即使是有些不自量力的诸侯意图谋反或触犯律条,其处置也比较轻,仅是削减食邑而不致被处刑。

image.png

  至于功臣将领的待遇,刘秀的处置也很妥当,就是在经济上赋予优厚恩赐,但不令其过多参与朝政,部分削减其兵权,对于需要守边的功臣将领,也尽量不调其入朝,防止其影响力抵达朝堂之上,这样平稳的治国过程自然也少人去细究。

  刘秀去世后,相继继位的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其作为其实跟西汉之初的文、景以及武帝之后的宣、元都差不多,其国政治理有可观之处,但是和帝之后,外戚、宦官轮流专权,两派之间或者相互对抗,或者沆通一气,为了控制住皇帝,他们扶植的是那些软弱平庸或是体弱多病的皇帝上位,在这样的情况下,权力斗争激烈,从朝堂到地方郡县的腐败积累严重,难以革除,周勃、陈平等人安刘起码还有为国之公私的考量,而外戚、宦官的专权就完全是肮脏的利益争夺了,所以这些历史阶段发现的事情就更少有“观众”去看了。

  最后一个因素,导致东汉皇帝被忽视的,还有因影视媒介缺少宣传,当然,这个因素其实也是第一个因素的衍生:精彩事迹不够,拍出来缺乏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历史解密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