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的茶文化有多鼎盛?南宋的茶画艺术是如何发展的?-趣历史网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中国人晨起的七件事之一,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饮茶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茶文化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的茶,自“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以来,便由一开始的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在经过各个时期的文人雅士以及百姓的推动之后,饮茶之风早已被广泛普及。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茶是由唐茶发展而来,但饮品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茶叶生产到了宋代得到空前发展,饮茶之风更盛,茶馆也越发繁荣。

  在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历史上,茶文化与茶经济相互作用,共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茶业活动的辽阔局面。唐宋时期是中国茶业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茶叶经济兴旺繁荣,茶文化迅速形成、发展,成熟,在宋朝时期茶文化就奠定了我国茶文化的基础。

image.png

  茶文化的鼎盛时代——两宋

  1、宋代改唐人煎茶法为点茶法

  在唐以前,中国人用茶的历史过程,是由药用、食用到饮用的过程。唐代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等相对高度发达,社会安定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为唐代各种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基础,中国茶文化在此时发展出了工艺繁复,兼具美感的煎茶法。

  煎茶法主要采用蒸压而成的茶饼,将其炙烤待冷却后碾成细末,生火煮水,水初沸则调盐,二沸投入茶叶,并加以搅拌,三沸育华,将茶与水进一步融合至波滚浪涌即可;紧接着就是分茶,趁热而饮,及时清洁茶具等步骤。

  宋朝时代的文化多追求淡雅求真,兼具文人风格。各家文人墨客们以诗会友,以茶会友,将茶文化与儒道精神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品饮审美方式——“点茶”茶道礼仪。

  在宋代,茶大多是半发酵的膏饼,在点茶前,还要用沸水冲洗杯盏,预热饮具,以使“盏热而茶难冷,难冷而茶味不变”。饮用时需先把膏饼碾成细末置于盏中。点水时要直沏而入,水柱有力,不能时断时续,注入瓶中沸水后调和成糊状。

  然后再次输入沸水,点汤时水量与膏茶要有一定比例,即“不过六分”,以盏容量的十分之六为最佳,盈盏则破坏了茶、水之间的比例,同时手拿调茶工具并适时搅拌,最后调和成茶汤,其中“候汤”与“击拂”最见功夫。

  宋代煎水多用瓶,很难以眼睛辨别,因此多依靠水的沸声来辨别汤候。当时相传只有将水煎好才能保证茶性,从而使得色、香、味更妙。“击拂”则是斗茶布茶时的一种手法,参赛者一手执瓶、一手拿竹筅,来回击茶汤,或拂汤花,使得茶液稀稠适中即可。

  2、“点茶”一出现,斗茶之风兴起

  宋代著名农学家王祯的经典著作《农书》中所载:“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阕。”由此可知,在宋王朝时期,茶饮已经成为了“国饮”,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都极其喜欢饮茶。与此同时,也随之出现了一种很流行的竞技游戏称“斗茶”。甚至连皇帝都会设宴款待群臣,以示群臣同乐。

image.png

  “点茶”时常会伴随着品茶与斗茶,它可以是一人两人或者多人同时沏茶品尝。

  品茗时往往会给人以身心享受及无穷的回味之感,因此各类与茶文化相关的诗词歌赋、茶俗礼仪开始盛行,这是文化兴世的宋代所特有的一种茶文化体现。同时也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茶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了茶叶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丰富了民众百姓的精神生活。

  斗茶又称斗茗、茗战,主要是斗汤色和汤花,也是鉴别茶叶好坏的一种方法。其中汤色就是茶水的颜色,汤花即泛起的茶沫,“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 建安斗茶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宋代斗茶时为了方便判别水痕,多取黑釉兔毫盛茶汤,即以汤花的色白、尚久为评赏标准,水痕在黑白之间便可一目了然。

  斗茶对当时茶叶的加工与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斗茶所倡导的评比标准更是影响深远。在斗茶中,点汤与击拂几乎同时进行,两者配合的得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斗茶的胜败。斗茶从最初以评比茶的品质为目的,多在皇宫之中及其周围来进行,到后来广为流传,逐渐也成为民间百姓的一种小游戏,当然,民间则更注重茶的内在品质,多以茶之香、味来进行评判。

  3、茶馆行业快速发展,茶馆文化逐渐丰富

  茶馆文化是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茶馆业兴旺发达的秘密之所在,至今中国茶馆业的重新崛起仍受益于历史悠久而博大精深的茶馆文化。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 “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由此可见,增添了文化成分的茶馆对茶客来说极具吸引力。

  茶馆文化为迎合整个社会各个阶层而形成,并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特点。在茶馆,不仅挂名人佳作和字画以供茶客欣赏,也有茶歌、茶舞可供客人消遣,甚至有茶博士精湛的茶艺为客人服务,各种名品还会随季节变化增添品种。茶客们浅啄慢饮,细细品尝着茶叶的醇香清爽之味,赏着茶歌茶舞,好不悠哉快活。

  茶文化与茶馆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宋朝茶馆品类多样、涉及广泛、职能丰富、经营理念逐渐完善,对后世茶馆的影响非常深刻。不仅促进了茶馆经济的发展,而且茶文化在茶馆安营扎寨又增添了新型的文化内容,茶馆也就成了茶文化不断丰富、推广、发展的一个重要降地,可以理解成是茶文化宣传和推广的物质载体,在茶文化发展史上,茶馆的作用则是功不可没。

  南宋时期茶画艺术的发展与壮大

  1、中国茶文化之窗——茶画艺术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艺术创作极其鼎盛的时期,无论是皇权贵族还是读书文人,均对绘画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因此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经典惊世之作。当然,伴随着宋朝茶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围绕茶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绘画之作,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便是以斗茶作为题材和题目的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种类之一。

image.png

  宋代在南渡以后,建都临安。此时的宋朝虽偏安一隅,但画事活动仍然繁盛。南宋时期的皇帝们皆得宋徽宗的遗风,重文轻武,雅好书画,这也致使南宋的画坛群星灿烂,高手如林。而南宋茶画在创作过程中,也成功吸收了宋朝之前的茶文化艺术创新理念,创作出一大批围绕茶文化的艺术作品。

  茶画艺术中融入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具体了解和认知,在画家笔下的这些茶事绘画中,不论是先贤高士煮茶品茗还是市井平民民间斗茶,都充满了宋时饮茶的生活气息,也表现出画家高超的绘画技艺。其茶事绘画作品也常常被后世画家仿效摹写,宋时流传至今的茶事绘画,成为了我们窥视古人煮茶饮茶赋诗咏茶等形象的珍贵资料,形象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社会饮茶之风盛行的风貌。

  2、南宋“茶韵”之茶俗的艺术审美

  古代文人墨客在从事茶艺活动时,讲究的是体会茶道的魅力所在,从而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普通百姓在品味茶饮时,主要强调的是感受茶的香味,重点在于消暑解渴,享受生活。

  宋代的茶画主要描写了老百姓的茶饮活动,以展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状况。这恰恰证明,普通百姓也可以从茶活动中感受到自然和休闲的生活,这与茶文化的怡相吻合。

  宋代的茶习俗包括"用茶治茶",当时被民间阶级接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民风民俗无不渗透着“礼”,而茶俗亦不例外。在茶中体现中国丰富的礼俗,是将茶的精神与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宋代,喝茶的趋势盛行。茶不仅成为睦邻友好的体现,而且融入了当时的婚姻习俗。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之交读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醋。君了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的友谊观,真正的朋友不需流于表面的亲昵,而是有如清水一般平淡,年岁越久,情谊越真,犹如一杯清茶,虽不如好酒来得猛烈,却是让人清醒,发人深思,消烦解渴,越品越甘甜。

image.png

  这种“以茶待客”的风气首先流行于宋朝士大夫阶层,当饮茶在民间普及开来时,这种以“茶表敬意”的待客之道在整个社会中就成为固定的习俗了。不仅天子开茶宴宴请官员,以茶赐臣子;文人以茶会友;平民百姓也“客来敬茶”表敬意。

  结语

  以茶事入画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宋朝文人将点茶、奉茶、品茶、以茶会友、饮茶用具等与茶相关的题材通过画笔描摹,并融入画家对艺术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一幅幅精美的茶画,这些茶画不仅体现出很高的欣赏价值,还反映出我国几千年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在中国茶业发展史上,茶文化对茶经济的推动作用表现在:茶文化各个方面一直都以其巨大而无形的文化感染力对民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民族甚至在海外推广着饮茶,增大了茶叶消费群体,提高了茶叶需求量,繁荣了茶叶贸易,同时对茶叶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推动了茶经济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传统文化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