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敌不过蒙古大军,为何还要选择主动出击呢?

时间: 浏览:加载中...

  端平入洛时,黄河以南,千里无炊烟,南宋大军北上之后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营的话,基本上占领黄河以南也无法屯田自给自足长期驻守,况且黄河以南已经是严重的黄泛区,百姓丧失殆尽。后来的川蜀地区就是这样,蒙古军不会给你足够的时间来筑城经营生产,导致一波接着一波的被劫掠,损失惨重,基本上就是刚有起色就来抢劫破坏。

  余玠之所以能建立起川蜀山城防御体系,除去余玠战略才能之外,也得益于窝阔台汗和贵由汗相继死去的这段蒙古帝国权利斗争的间隙,让余玠有了宝贵的10年来筑城屯粮。所以从双方的战力,以及蒙古军的特性来讲,其实端平入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image.png

  入洛的宋军战斗力还是挺强的,诸如徐敏子与刘虎等部都打的很顽强,特别是洛阳突围中,虽然受到了蒙军的围追堵截,然而败退中的宋军依然能以步兵大阵给予蒙军有序的反击,实际战争失败的责任除了赵葵、全子才的指挥失误以外,更多的是环境问题,彼时中原经历蒙军多次摧残,早已残破不堪。显赫一时的开封、关中几成空壳,根本没有物资可供宋朝大军用度,徐州方向则一片泽国,行进困难,后勤运补也跟不上,导致前线宋军基本是饿着肚子和蒙古人拼命,自然不能抵敌,所以综上我认为,宋理宗的出兵在时机上并不成熟。

image.png

  在自身实力足够的前提下,做出北进的战略抉择是没有毛病的。如果宋实力有蒙古一半,则可以考虑全面北伐,推进至旧金燕晋之地。明朝后来的经验证明,还是九边防线比较稳。如果宋军实力稍弱,则可以考虑全线北进,以图接手旧金关河防线,金军已经证明了,关河防线从北边硬打是非常难以突破的,可以为南宋赢得更大的战略空间和喘息时机。可是南宋军力实在太弱,中原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端平入洛的实际意义不强,最后能退回来保留军队火种已经不错了。

  如果南宋拥有可以占据关河防线的实力,而且拥有重建关河防线并巩固供养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该直接北伐,把战线整体北移。拥有后方供养的新关河防线比残金的关河防线要稳得多,关键是南宋没有这个实力,端平入洛更像是一场军事冒险,象征意义大,实际意义几乎没有,其实如果换几个统治者肯定不会这么做。

  朱元璋会闷声发大财,刘彻会厉兵秣马全面决战,李世民会亲自领兵上阵。所以归根结底,南宋还是弱,打不过蒙古,他能做的选择就少,容错率就低。南宋和蒙古确实开战只是早晚的事,可这对己方、对方实力都没算准,制订一个超出本方实力、执行能力的战略,这就不是个好的、正确的战略。

  端平入洛只是为了抢地盘显示一下夺回开封故都的功绩,当时整个北方都被打烂人口损失九成,抢下来也没有用,平白损失战力。这时北伐失败最大原因其实是北方中原汉人已经对宋廷毫无信心了,之前夹在宋金之间的中原汉人不断地被宋金两方收编,出卖,收编,再出卖,炮灰一般,可怜无比,聚堡求生,什么时候官兵路过自己可能就是被“收编”再被“出卖”。最后还是忽必烈给了他们活路,比如河北涿州人张柔聚集数千乡邻结寨自保,蒙金战争时被金廷拉去打蒙古人,战败被俘,但被忽必烈收降重用,他儿子张弘范就是崖山之战的灭宋元军总指挥,张家也是元代的汉世侯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战史风云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