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最后却成大宰相

时间: 浏览:加载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荣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障江山永固,便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并拨给他们大量军队,期望他们能起到捍卫皇室、消除内忧外患的效果。其中,皇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建藩国于北平(今北京),不仅手下兵马、良将众多,而且有多次参加征伐蒙古的经验,军事经验极为丰富,是朝廷最为依赖的藩王之一。

image.png

  明初藩王分布图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封邦建国制(封建制)只适合夏、商、周三朝,在此之后的历朝历代均是祸乱的根源,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便是前车之鉴。所以等到朱元璋死后没多久,朱棣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意在抢夺侄儿建文帝的皇位,史称“靖难之役”(1399-1402年)。

  战事持续3年时间,起初建文帝占尽道义、军事优势,数次有将叔父消灭的机会,然而朱棣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总能在关键时刻摆脱危机、保存实力。等到朱棣吞并宁王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的精悍部队后,便开始在战场上扭转劣势,一路上连战连捷,最终竟能渡过长江、进逼南京。朱棣进逼京师的消息传来后,建文帝惊慌失措,而“墙头草”们此时早已做好“改换门庭”的打算。

image.png

  “靖难之役”形势图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就在朱棣率军抵达南京城下的当天,负责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曹国公李景隆(朱元璋甥孙,李文忠之子)未做任何的抵抗,便大开城门投降。京师沦陷后,建文帝纵火焚烧皇宫,然后冒充僧人出逃,此后再无下落(一说被烧死),历时3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作为明朝唯一谋反成功的藩王,朱棣此刻的心情真可谓兴奋至极,所以等到入城后,他便驱马直奔皇宫,心里面想的全是赶紧坐一坐龙椅,过一把皇帝的瘾。然而就在朱棣行将达到皇宫之时,却在路上被一名小官拦住马头,“准”皇帝深感诧异,便问他是谁,为何要拦住自己的马头?经问询得知,此人是建文二年的榜眼、翰林编修杨荣,时年才31岁。

  建文帝朱允炆

  杨荣并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第二个问题,而是向他反问到:“殿下此次入京,是先要拜谒太祖陵寝(明孝陵)呢?还是先即位呢?”杨荣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像一盆冷水浇在朱棣的头上,立时让他清醒(“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见《明史·卷一百四十八》)。

  原来按照礼制,藩王登基之前需要先拜谒先帝的陵寝,以此来向国人表明他的帝位系继承先帝而来,并非名不正言不顺的篡位者。对于朱棣来讲,虽然皇位的确是从侄儿手中抢过来的,但为了不背负“篡位者”的骂名,他只能拼命地为自己粉饰,对外宣称自己才是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正因如此,朱棣更应该在僭号称帝前首先拜谒孝陵,以此来证明自己得位合法。

image.png

  杨荣拦住朱棣,提醒他应该先拜谒孝陵

  然而朱棣进入南京后第一项举动,并不是拜谒孝陵,而是直奔皇宫而去,这岂不是自我否定,向天下人展示自己就是个篡位者吗?所以经过杨荣的提醒,朱棣马上便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对他说:“孤此次入京,自然是要先拜祭先帝陵寝,只是宫中失火让孤放心不下,所以才着急入宫探视究竟。想来有司已经扑灭火灾,那么孤就去拜陵吧。”说完,朱棣调转马头,直奔孝陵的方向而去。

  就这样,在杨荣的提醒下,朱棣在拜祭完孝陵后,才进入皇宫,不久又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登基为帝,是为明成祖。由于朱棣按照礼制的规定登基,所以除了少数拒不承认其合法性的官员外(比如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铁铉等人),绝大部分臣民都默认了他篡位的事实,而帝国内部也没有发生过一起以质疑他合法性为旗号的叛乱。

  杨荣官至四朝宰相,执政数十年

  正因为杨荣谏言有功,所以朱棣对他非常赏识,篡位没多久便把他选入文渊阁,与杨士荣、杨溥等人一起参决政务,并多次带着他北征蒙古。杨荣在成祖朝官至内阁首辅,在成祖驾崩后又历事仁宗、宣宗、英宗三朝,不仅继续担任首辅,还被进位为少师,官爵、名望均达人臣之极。因为拦住朱棣的马头问了句话,小官杨荣就此踏上仕途升迁的“快车道”,最终成为四朝宰相,人生堪称极度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