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科举考试,有什么类似的分科?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

时间: 浏览:加载中...

  我们现在参加高考的时候,会有语文数学等分科。那么古代的科举考试,有什么类似的分科呢?古人参加科举都考些什么呢?古代科举其实也是分科的,有人觉得现在高考很难,其实古代的科举科目更多考起来更难。

5253a0809aab474aa2f3450536e4a0ea.jpeg

  科举时隋朝时候创立的制度,在此之前做官的途径都被门阀家族垄断。普通人是没有途径做官的,而皇帝想招点自己的人也没有途径。所以隋炀帝为了打破这种现象,就创立了科举制度。但是当时还不成熟完善,科举制度是到了唐朝慢慢完善起来的。

  唐朝时候科举主要考常科和制科两大科。其中常科是指每年常规举行的考试,而制科是指皇帝偶尔临时举行的考试。所以常科每年都考,制科则时间不定。常科具体考的科目是固定的。而制科具体考什么则由皇帝根据需要到时候具体定,每次都不一样。比如乾隆曾经专门召开过一次制科,专门考文学。光绪时候还召开过一次专门考经济水平的制科。

  而常科因为是固定考试,跟我们现在的考高一样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具体考的科目也是固定的,下面分了五十多科,是不是很多?那这五十多科具体是什么呢?

  常科具体考哪些科目,在每个朝代都有所不同。最初只考策问一科,也就是问答的形式。由皇帝选定问题当面提问,考生当场作答,然后皇帝根据满意程度定分。在最初的科举中,考生是由官员推荐的,所以这样考对皇帝来说工作量还不算大。

  到了唐朝时科举就增加了很多,因为参加的人太多了。还都由皇帝提问明显行不通,就增加了下面的科目: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加起来有五十多种!里面包括了书法、数学、自然等很多现代的科目,不过大部分都不被重视,只是走个过场,考的不好也不要紧,考的好也不会加多少分。决定最终名次的只有最关键的两科,分别是:明经和进士。

  所谓的明经,考的就是背书。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想考过这一科,基本上得把所以课本都全文背下,想靠运气过关是很难的。

  而进士是最重要的一科,这一科考的是写诗做文章,还有对时政的点评。这一科也是最难得的,最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想过这一关,光靠死读书死背书是不行的。过了这一关,那么恭喜,你半只脚就算了进入了官场了,前途无量。进士评分又分为了三等,如果等得到一等,那就很可能是科举状元了,很多朝代能拿到这个成绩了最后都做到了宰相。

  到了后来,那些不重要的科目都被干脆取消。到了宋朝科举进行了改革,把背书和作诗给取消了。只考时政问答,提出对时政的想法然后给出解决办法,最后再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让考试写一篇作文。

2915fb6292f542909b8840f623568c74.png

  到了明朝,是科举制度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举是最严密,难度最高的。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了最重要的考试手段。

  所谓八股文,就是要求考生写文章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来。对文章的字数、句子长短,每一句的声调等等都有严格要求,这种情况下写文章就没那么简单的。有一点不符合要求的都不合格。既要按照这些要求,还要把文章写好,能考高分的就很厉害了。

  这些就是古代科举的主要考试形式,是不是比现在的高考难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点击查看 野史秘闻 更多内容

猜你喜欢